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聚乳酸简介 | 第9-10页 |
1.3 微孔发泡聚合物材料 | 第10-15页 |
1.3.1 微孔发泡材料概述 | 第10-11页 |
1.3.2 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 | 第11-12页 |
1.3.3 聚合物发泡成型方法 | 第12-13页 |
1.3.4 微孔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发泡机理 | 第13-15页 |
1.4 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1 PLA的发泡工艺条件 | 第16页 |
1.4.2 调控PLA的结晶 | 第16-17页 |
1.4.3 提高PLA的熔体强度 | 第17页 |
1.4.4 PLA共混物体系发泡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1.5.1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长支链及结晶的引入对聚乳酸发泡行为的研究 | 第20-41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1-22页 |
2.1.3 实验过程 | 第22-23页 |
2.1.4 测试及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4-40页 |
2.2.1 L-PLA和B-PLA的流变及结晶行为 | 第24-27页 |
2.2.2 L-PLA和B-PLA呈无定形态的发泡行为 | 第27-31页 |
2.2.3 L-PLA和B-PLA呈晶态的发泡行为 | 第31-35页 |
2.2.4 支链和结晶对泡孔合并现象的影响比较 | 第35-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聚乳酸/聚丙烯酸甲酯共混发泡行为研究 | 第41-52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42页 |
3.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2页 |
3.1.3 实验过程 | 第42-43页 |
3.1.4 测试及表征方法 | 第43-4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3.2.1 PLA/PMMA相形态表征 | 第44页 |
3.2.2 PMMA的加入对于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44-47页 |
3.2.3 PMMA加入对PLA/PMMA共混体系CO_2溶解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4 PMMA加入对共混体系发泡行为的影响 | 第48-50页 |
3.2.5 PMMA/PLA共混物的粘结成型 | 第50-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聚乳酸/聚碳酸亚丙酯共混发泡行为研究 | 第52-64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4.1.1 实验原料 | 第52页 |
4.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2-53页 |
4.1.3 实验过程 | 第53页 |
4.1.4 测试及表征方法 | 第53-5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4.2.1 PLA/PPC相形态表征 | 第54-55页 |
4.2.2 PPC的加入对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3 PPC的加入对共混体系发泡行为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4 PPC的加入对CO_2的阻隔作用 | 第58-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附录Ⅰ(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