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秭归县“幸福村落”建设的运行逻辑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21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0-15页
        (一) 关于基层政策实施方面的考察第10-12页
        (二) 关于村庄治理方面的考察第12-14页
        (三) 关于村庄公共行动的研究第14-15页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一) 基层政策第15-16页
        (二) 村社自主性第16-17页
        (三) 公共行动第17页
    第四节 陈村社会发展概况第17-21页
        (一) 地理空间区位第17-18页
        (二) 社会经济关联第18-19页
        (三) 人际关系网络第19-21页
第二章 “幸福村落”的运行框架第21-27页
    第一节 “幸福村落”的缘起第21-22页
    第二节 “幸福村落”的组织网络第22-25页
    第三节 不同层级的职责分工第25-27页
第三章 “幸福村落”在县域的规划与督导第27-32页
    第一节 成立领导小组第27-28页
    第二节 全方位布局第28-30页
    第三节 设立目标考核第30-32页
第四章 “幸福村落”在乡镇的细化与强化第32-36页
    第一节 设立领导办公室第32-33页
    第二节 制定工作方案第33-34页
    第三节 细化考核目标第34-36页
        (一) 加分与减分:奖励与处罚第35页
        (二) 村干部目标考核第35-36页
第五章 “幸福村落”在村庄的落地与运行第36-50页
    第一节 三级组织建构与责任分解第36-37页
    第二节 行政村的指导与动员第37-41页
        (一) 权责划分第38页
        (二) 村落目标考核第38-41页
    第三节 社区或村落的运作与表达第41-50页
        (一) 划片分治:村落共同体的培育第41-42页
        (二) “以奖代补”:村落精英的激励机制第42-44页
        (三)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落公益事业建设机制第44-48页
        (四) 简短小结第48-50页
第六章 共同行动何以可能第50-54页
    第一节 通过激励促成互动性第50-51页
    第二节 通过动员唤起合作意识第51-52页
    第三节 通过奖惩实现可控性第52-54页
余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 主要调研资料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中部地区农村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以湘潭市S村为例
下一篇:地税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索--以厦门地税某基层局(SM地税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