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口腔科学论文--口腔内科学论文--龋齿论文

裕固族与汉族龋病唾液菌群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2页
    1.1 龋病概述第9页
    1.2 微生物与龋病第9-10页
    1.3 微生物与口腔环境第10页
    1.4 16S rRNA基因第10-11页
    1.5 系统发育分析第11-12页
    1.6 课题背景第12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2-20页
    2.1 实验材料第12-14页
        2.1.1 研究对象第12-13页
        2.1.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13-14页
    2.2 实验方法第14-20页
        2.2.1 样本的收集和总DNA的提取第14-15页
        2.2.2 PCR扩增16S rDNA第15页
        2.2.3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第15-16页
        2.2.4 PCR产物的连接第16页
        2.2.5 E.coli DH5 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第16-17页
        2.2.6 转化第17页
        2.2.7 阳性克隆的筛选第17-18页
        2.2.8 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第18页
        2.2.9 16S rDNA测序第18页
        2.2.10 微生物多样性评估第18-19页
        2.2.11 构建系统发育树第19页
        2.2.12 UniFrac分析第19页
        2.2.13 统计分析第19-20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20-36页
    3.1 样本总DNA提取和PCR扩增第20页
    3.2 唾液菌群多样性第20-36页
        3.2.1 菌群多样性分析第20-21页
        3.2.2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21-24页
        3.2.3 菌群多样性分类第24-25页
        3.2.4 裕固族汉族高高龋唾液微生物与龋病的关系分析第25-31页
        3.2.5 汉族高无龋唾液微生物与龋病的关系分析第31-36页
第四章 讨论第36-40页
第五章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7页
综述 16S rDNA相关技术在口腔细菌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第47-53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英文缩略词第53-54页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奥氮平介导的3T3-L1细胞SREBPs通路的脂代谢调控与药物联合作用
下一篇:热能刀、等离子刀及传统切割法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