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非点源污染概述 | 第13-15页 |
1.2.1 非点源污染特征 | 第13页 |
1.2.2 非点源污染的组成及危害 | 第13-15页 |
1.3 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1 非点源污染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非点源污染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模型概述 | 第20-32页 |
2.1 本研究的模型选取 | 第20-24页 |
2.1.1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分类比较 | 第20-23页 |
2.1.2 模型的选取 | 第23-24页 |
2.2 AnnAGNPS模型介绍 | 第24-32页 |
2.2.1 模型简介 | 第24-25页 |
2.2.2 模型结构 | 第25页 |
2.2.3 模型主要原理 | 第25-31页 |
2.2.4 模型主要参数 | 第31-32页 |
第3章 双溪水库流域概况 | 第32-38页 |
3.1 区域自然概况 | 第32-35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32页 |
3.1.2 气候气象 | 第32-33页 |
3.1.3 水土流失情况 | 第33-34页 |
3.1.4 水文水系 | 第34-35页 |
3.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5页 |
3.3 区域污染现状 | 第35-38页 |
3.3.1 生活污染情况 | 第35页 |
3.3.2 畜禽养殖污染情况 | 第35-36页 |
3.3.3 区域工业污染情况 | 第36-38页 |
第4章 AnnAGNPS模型数据库的建立 | 第38-47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8页 |
4.2 空间数据库 | 第38-42页 |
4.2.1 数字高程模型(DEM) | 第38-40页 |
4.2.2 土地利用数据 | 第40-41页 |
4.2.3 土壤类型图 | 第41-42页 |
4.3 属性数据库 | 第42-47页 |
4.3.1 土壤参数 | 第42-43页 |
4.3.2 作物参数 | 第43-44页 |
4.3.3 化肥农药参数 | 第44页 |
4.3.4 管理参数 | 第44-45页 |
4.3.5 气象参数 | 第45-46页 |
4.3.6 径流曲线数(CN)的确定 | 第46-47页 |
第5章 双溪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验证与模拟 | 第47-53页 |
5.1 模型验证 | 第47页 |
5.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5.2.1 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时间分布 | 第48-49页 |
5.2.2 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 | 第49-53页 |
第6章 双溪水库流域管理措施的模拟分析 | 第53-57页 |
6.1 流域管理措施设计模拟 | 第53-54页 |
6.1.1 流域管理措施设计方案 | 第53页 |
6.1.2 流域管理措施效果评价 | 第53-54页 |
6.2 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及建议 | 第54-57页 |
6.2.1 政策措施 | 第54-55页 |
6.2.2 控制污染源 | 第55-56页 |
6.2.3 减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