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印尼东爪哇盆地S区块WT气田地质模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地质建模的主要任务第11-12页
        1.3.1 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油气田第11页
        1.3.2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的油气田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2-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技术路线第13页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第13-14页
    1.6 研究成果与认识第14-16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6-19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16-17页
        2.1.1 地层发育特征第16-17页
        2.1.2 大地构造特征及演化第17页
    2.2 勘探开发简况第17-19页
第三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19-29页
    3.1 研究区沉积环境与地层发育特征第19-20页
        3.1.1 研究区沉积环境第19页
        3.1.2 研究区地层发育特征第19-20页
    3.2 构造运动与沉积作用的关系第20-21页
    3.3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21-24页
    3.4 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第24-25页
    3.5 储层压力特征第25页
    3.6 断层的控制作用第25-29页
        3.6.1 区域断裂模式第26-28页
        3.6.2 圈闭机理第28-29页
第四章 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与解释第29-50页
    4.1 测井解释数据基础第29-30页
        4.1.1 测井资料第29页
        4.1.2 取心井分析资料第29-30页
    4.2 测井曲线标准化第30-32页
    4.3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第32-33页
        4.3.1 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特征第32-33页
        4.3.2 岩性、物性、含油气性与电性的关系第33页
    4.4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第33-37页
        4.4.1 泥质含量模型第33-34页
        4.4.2 孔隙度模型第34-35页
        4.4.3 渗透率模型第35-36页
        4.4.4 含水饱和度模型第36页
        4.4.5 模型检验第36-37页
    4.5 储层物性下限及流体识别第37-41页
        4.5.1 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第37-38页
        4.5.2 储层流体识别第38-41页
    4.6 测井解释结果与气水分布研究第41-50页
        4.6.1 测井解释结果第41-49页
        4.6.2 气水分布研究第49-50页
第五章 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研究第50-60页
    5.1 储层构造模型第51-52页
        5.1.1 构造建模方法的选择第51页
        5.1.2 断层模型与层面模型的建立第51-52页
    5.2 储层相模型第52-56页
        5.2.1 相建模方法的选择第52页
        5.2.2 相模型的建立第52-56页
    5.3 储层属性模型第56-59页
        5.3.1 属性建模方法的选择第56页
        5.3.2 孔隙度模型的建立第56-57页
        5.3.3 渗透率模型的建立第57-58页
        5.3.4 含气饱和度模型的建立第58-59页
    5.4 模型检验第59-60页
第六章 储量计算与开发方案分析第60-67页
    6.1 储量计算第60-61页
    6.2 开发方案分析第61-67页
        6.2.1 加密井的井位分析第61-63页
        6.2.2 射孔方案分析第63-67页
结论与认识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靖西管道天然气压缩机活塞杆力学特性分析
下一篇:靖安地区长7储层建产有利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