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无线充电对位检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无线充电异物检测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3 传统金属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2章 对位偏移对无线充电的影响 | 第17-25页 |
| 2.1 无线充电简介 | 第17-18页 |
| 2.2 无线充电传输功率、效率与线圈耦合系数的关系 | 第18-20页 |
| 2.3 充电线圈耦合系数与对位偏差的关系 | 第20-22页 |
| 2.4 对位偏移对传输磁场的影响 | 第22-2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异物对无线充电的影响 | 第25-38页 |
| 3.1 异物的介绍 | 第25页 |
| 3.2 置于能量传输区的金属异物温升情况 | 第25-28页 |
| 3.3 金属磁效应和涡流效应 | 第28-31页 |
| 3.3.1 铁磁性材料的磁效应 | 第28-29页 |
| 3.3.2 金属的涡流效应 | 第29-31页 |
| 3.4 金属异物对发射线圈影响的仿真 | 第31-33页 |
| 3.5 金属异物对能量传输磁场影响的仿真 | 第33-37页 |
| 3.5.1 充电开始前的影响仿真 | 第33-35页 |
| 3.5.2 正常充电过程中的影响仿真 | 第35-3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基于改进型平衡线圈的对位及金属异物检测方法 | 第38-50页 |
| 4.1 改进型平衡线圈结构 | 第38-40页 |
| 4.2 平衡线圈检测系统介绍 | 第40-42页 |
| 4.3 平衡线圈的等效电路模型 | 第42-44页 |
| 4.4 平衡线圈检测方法的仿真 | 第44-49页 |
| 4.4.1 对位偏移检测仿真 | 第44-46页 |
| 4.4.2 金属异物检测仿真 | 第46-4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对位及金属异物检测实验 | 第50-67页 |
| 5.1 实验平台及硬件电路 | 第50-53页 |
| 5.2 检测算法 | 第53-61页 |
| 5.2.1 对位检测 | 第54-55页 |
| 5.2.2 金属异物检测 | 第55-58页 |
| 5.2.3 综合实验流程 | 第58-61页 |
| 5.3 实验结果 | 第61-65页 |
| 5.3.1 对位检测实验 | 第61-62页 |
| 5.3.2 金属异物检测实验 | 第62-65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6.1 结论 | 第67页 |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