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3-20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3-14页 |
1.1 房颤组纳入标准 | 第13-14页 |
1.2 房颤组排除标准 | 第14页 |
2 仪器设备 | 第14页 |
3 图像采集与存储 | 第14-15页 |
4 指标测量及方法 | 第15-17页 |
4.1 常规指标 | 第15页 |
4.2 左心房容积指标测量 | 第15页 |
4.3 左心房壁应变及同步性指标 | 第15-17页 |
4.4 左心耳指标 | 第17页 |
5 消融术式 | 第17-18页 |
6 手术过程 | 第18页 |
7 术后随访 | 第18-19页 |
8 统计学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结果 | 第20-24页 |
1 RFCA术后房颤复发与非复发患者临床及常规超声指标比较 | 第20页 |
2 RFCA术后房颤复发与非复发组LA结构和功能比较 | 第20-22页 |
3 RFCA术后房颤复发与非复发组LAA结构和功能比较 | 第22页 |
4 不同类型消融术式对房颤RFCA术后复发的影响 | 第22页 |
5 RFCA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 | 第22-24页 |
讨论 | 第24-28页 |
1 房颤与心房电生理重构 | 第24页 |
2 房颤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 第24-25页 |
3 房颤的危害 | 第25-26页 |
4 房颤RFCA的疗效及并发症 | 第26-27页 |
5 引起RFCA术后复发的常见临床及超声指标 | 第27页 |
6 小结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本研究局限性 | 第34-35页 |
文献综述 | 第35-43页 |
1 心房颤动的现状 | 第35-36页 |
2 AF的发病机制 | 第36页 |
3 左心房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 第36页 |
4 超声心动图技术在AF患者LA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4.1 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 | 第36-37页 |
4.2 多普勒超声 | 第37页 |
4.3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 | 第37-38页 |
4.4 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STE) | 第38-39页 |
5 小结与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44-45页 |
附录 1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