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 选题缘由 | 第7-8页 |
2. 回归中国传统经典,构建中式管理理念 | 第8-9页 |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 研究方法 | 第9页 |
2.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三) 研究难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0-11页 |
1. 研究难点 | 第10页 |
2. 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0-11页 |
一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文化内涵 | 第11-18页 |
(一) 禅宗“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 第11-13页 |
1. 禅宗思想 | 第11页 |
2.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 第11-12页 |
3.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第12-13页 |
(二) 艺术创作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 第13-14页 |
1. 艺术创作的有我之境 | 第13页 |
2. 艺术创作的无我之境 | 第13-14页 |
(三) 有我之境及无我之境的当代管理价值 | 第14-18页 |
1. 有我的管理方式 | 第15页 |
2. 无我的管理方式 | 第15-16页 |
3. 从有我到无我的转变过程 | 第16-18页 |
二 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艺术管理理念的转换 | 第18-26页 |
(一) 艺术管理者的职责 | 第18-20页 |
1. 协调沟通者 | 第18-19页 |
2. 传播推广者 | 第19页 |
3. 计划执行者 | 第19-20页 |
(二) 艺术管理的特殊性 | 第20-22页 |
1. 管理内容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2. 管理客体的特殊性 | 第21-22页 |
(三) 艺术管理理念的转换 | 第22-26页 |
1. 从制定计划到确定愿景 | 第23页 |
2. 从事必躬亲到放权于下 | 第23-24页 |
3. 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 | 第24-26页 |
三 案例分析——以“太极家园·北京白云观公益太极”项目为例 | 第26-32页 |
(一) 白云观公益太极项目介绍 | 第26-29页 |
1. 项目典型性分析 | 第26页 |
2. 项目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3. 项目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二) 管理理念的转变 | 第29-32页 |
1. “烦恼即菩提” | 第29-30页 |
2. “不可轻于初学” | 第30页 |
3. “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 第30-32页 |
四 禅宗“无我之境”思想对艺术管理理念的启示 | 第32-39页 |
(一) 自性平等,众生是佛:拥有平等心 | 第32-34页 |
1. “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异” | 第32-33页 |
2.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 第33-34页 |
(二) 于念而无念:保持清净心 | 第34-36页 |
1. 起心动念,却无邪念 | 第34-35页 |
2. 自觉觉他,功行圆满 | 第35-36页 |
3.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第36页 |
(三) 明心见性,即心即佛:克己修身,自我修养 | 第36-39页 |
1. “毁誉不动,哀乐不生” | 第37页 |
2.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