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白杨素与过渡金属离子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及分析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36页
    第一节 黄酮化合物简介第12-15页
        1.1 黄酮化合物的概况第12页
        1.2 黄酮化合物的结构及理化特征第12-14页
        1.3 黄酮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第14-15页
    第二节 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分析技术第15-19页
        2.1 黄酮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第15-16页
        2.2 黄酮化合物的分离与分析第16-18页
        2.3 黄酮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第18-19页
    第三节 黄酮化合物的应用第19-20页
        3.1 黄酮金属配合物形成的意义第19页
        3.2 黄酮金属配合物形成基础第19页
        3.3 黄酮金属配合物在荧光光度法上的应用第19-20页
        3.4 黄酮金属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第20页
    第四节 白杨素研究概况第20-21页
        4.1 白杨素的提取及测定研究第20页
        4.2 白杨素与金属离子配合作用研究现状第20-21页
        4.3 白杨素金属配合物的荧光分析第21页
    第五节 过渡金属离子铬、锰测定研究进展第21-24页
        5.1 过渡金属离子铬的测定意义及方法第21-23页
        5.2 锰的检测方法第23-24页
    第六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36页
第二章 马尿泡根中一种黄酮苷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鉴定第36-45页
    1 引言第36页
    2 实验部分第36-38页
        2.1 主要化学试剂第36-37页
        2.2 主要仪器第37页
        2.3 原料药材第37-38页
        2.4 马尿泡根中黄酮苷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第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42页
        3.1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马尿泡根中黄酮苷化合物的存在第38-39页
        3.2 马尿泡提取物Ⅰ的紫外光谱第39页
        3.3 马尿泡提取物Ⅰ的红外光谱第39-40页
        3.4 马尿泡提取物Ⅰ的核磁表征第40-41页
        3.5 马尿泡提取物Ⅰ的质谱表征第41-42页
    4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第三章 白杨素-铬(Ⅲ)二元配合物增敏荧光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总铬第45-58页
    1 引言第45-46页
    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46页
        2.2 实验方法第46-4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7-53页
        3.1 配合物的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第47页
        3.2 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荧光法测定第47-48页
        3.3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第48-51页
        3.4 共存组分的影响第51页
        3.5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第51-52页
        3.6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实验第52-53页
    4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第四章 白杨素-铬(Ⅲ)-锰(Ⅱ)三元体系增敏荧光法测定粮食样品中的痕量锰(Ⅱ)第58-73页
    1 引言第58-59页
    2 实验部分第59-60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59页
        2.2 实验方法第59-6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0-69页
        3.1 白杨素-铬(Ⅲ)-锰(Ⅱ)三元体系的荧光特性第60-62页
        3.2 配合物组成的测定第62-64页
        3.3 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第64-66页
        3.4 共存组分的影响第66-67页
        3.5 标准曲线、精密度与准确度的测定第67-68页
        3.6 粮食样品中痕量锰(Ⅱ)的测定第68-69页
    4 小结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发表论文目录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色介质中Beckmann重排反应催化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苯并-15-冠-5磺酰肼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离子识别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