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0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目的和研究的可行性 | 第10-14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的可行性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文献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6页 |
·实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相关概念分析 | 第17-20页 |
·公共产品 | 第17-18页 |
·巨灾风险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政府参与巨灾保险的理论分析 | 第20-29页 |
·传统救灾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 | 第20-22页 |
·政府财政拨款的局限性 | 第20页 |
·社会救助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 第20-21页 |
·群众的自救能力有限 | 第21-22页 |
·传统的救济方式和巨灾风险的特点使得居民抱有依赖和侥幸心理 | 第22页 |
·市场在巨灾保险供给中的失灵 | 第22-25页 |
·模型假设 | 第22-23页 |
·保险公司和居民的决策选择和收益分析 | 第23-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巨灾风险的属性 | 第25-26页 |
·政府角色的定位 | 第26-27页 |
·巨灾保险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 第27-29页 |
·巨灾保险对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 | 第27页 |
·巨灾保险对居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作用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中外巨灾保险现状比较研究 | 第29-36页 |
·世界各国的巨灾保险现状 | 第29-33页 |
·美国的巨灾保险 | 第29-30页 |
·日本的巨灾保险 | 第30-32页 |
·新西兰的巨灾保险 | 第32-33页 |
·法国的巨灾保险 | 第33页 |
·中国的巨灾保险现状 | 第33-34页 |
·中国与世界各国巨灾保险现状的比较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36-48页 |
·完善巨灾保险法律法规建设 | 第36-37页 |
·提高社会公众的危机防范意识 | 第37-38页 |
·细化巨灾保险标的物的划分标准 | 第38-42页 |
·科学划分受巨灾影响程度不同的地区的标的 | 第38页 |
·科学划分企业和家庭巨灾保险 | 第38-39页 |
·科学划分城市和农村巨灾保险 | 第39-41页 |
·科学划分基础设施和其它不动产的巨灾保险 | 第41-42页 |
·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风险分散机制 | 第42-45页 |
·巨灾风险的再保险 | 第42-43页 |
·巨灾风险证券化 | 第43-44页 |
·设立巨灾保险基金 | 第44-45页 |
·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管 | 第45-48页 |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监管 | 第45-46页 |
·加强保险交易行为的监管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中外巨灾保险的实证比较研究 | 第48-53页 |
·巨灾保险制度在阪神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分析 | 第48-49页 |
·巨灾保险制度在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分析 | 第49页 |
·巨灾保险制度在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分析 | 第49-51页 |
·阪神地震、卡特里娜飓风和汶川地震等中的巨灾保险的实证比较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