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
目录 | 第2-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9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一、文献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政府监管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第二章 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与特点 | 第13-19页 |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5页 |
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产生背景 | 第13页 |
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模式与特点 | 第15-19页 |
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模式 | 第15-17页 |
二、第三方支付机构特点及优势 | 第17-19页 |
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体系中的作用 | 第19页 |
第三章 从“无监管时代”到“监管时代” | 第19-27页 |
第一节 “无监管时代”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 第19-24页 |
一、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无监管时代” | 第20-21页 |
二、“无监管时代”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所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一) 沉淀资金衍生收益的归属问题 | 第21页 |
(二) 信用卡虚假套现风险 | 第21-22页 |
(三) 洗钱活动的风险 | 第22-23页 |
(四) 信息安全与网络系统安全问题 | 第23页 |
(五) 法律合规问题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正式步入“监管时代”的政策四步走 | 第24-27页 |
一、发布《管理办法》规范业务内容 | 第24-25页 |
二、发放支付许可证牌照建立准入机制 | 第25-26页 |
三、成立支付行业协会 | 第26-27页 |
四、地方性监管扶持政策 | 第27页 |
第四章 “监管时代”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 | 第27-31页 |
第一节 监管政策下主要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动态 | 第27-28页 |
一、支付宝 | 第28页 |
二、财付通 | 第28页 |
第二节 监管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趋势 | 第28-31页 |
一、行业两极分化 | 第29页 |
二、业务范围扩大 | 第29-30页 |
三、支付企业差异化发展 | 第30页 |
四、更多新型商业模式将浮出水面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国内外监管政策分析 | 第31-37页 |
第一节 国外第三方监管政策分析 | 第31-34页 |
一、美国模式 | 第31-32页 |
二、欧盟模式 | 第32-33页 |
三、亚洲模式 | 第33页 |
四、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完善监管法律法规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分析 | 第34-37页 |
一、政府度监管在行业发展中所应扮演的角色 | 第34-36页 |
(一) 政府不能只做“守夜人” | 第34-35页 |
(二) 政府应遵循中立准则 | 第35页 |
(三) 提倡市场的主导地位与政府的有限监管 | 第35-36页 |
二、我国现行监管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一) 第三方支付沦为金融系“配角” | 第36页 |
(二) 监管政策急需明确细节 | 第36-37页 |
(三) 监管体系缺乏退出机制 | 第37页 |
第六章 健全监管政策与完善支付体系的建议 | 第37-42页 |
第一节 完善现有监管政策 | 第37-39页 |
一、建立退出保障机制 | 第37-38页 |
二、加强沉淀资金管理 | 第38-39页 |
三、加强洗钱及套现风险防范 | 第39页 |
四、纳入清算组织管理 | 第39页 |
第二节 健全第三方支付体系 | 第39-42页 |
一、纳入支付体系框架的建议 | 第40页 |
二、纳入金融体系整体规划的建议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