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及其诗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1页 |
一 姚广孝研究的简述 | 第7-10页 |
(一) 关于姚广孝与“靖难之役” | 第7-9页 |
(二) 关于姚广孝诗文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论姚广孝的人生选择 | 第11-21页 |
第一节 姚广孝的出世 | 第11-14页 |
第二节 姚广孝入仕的人生选择 | 第14-17页 |
第三节 “靖难之役”:姚广孝人生的转折点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姚广孝的诗学思想 | 第21-29页 |
第一节 “诗乃陶冶性情之作” | 第21-24页 |
第二节 “凡作诗者,必读经书”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携手游柴桑”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姚广孝的诗歌题材与情感内涵 | 第29-44页 |
第一节 姚广孝诗歌的题材分类 | 第29-37页 |
1 、山水游踪诗 | 第30-31页 |
2 、酬答次韵之作 | 第31-32页 |
3 、题画诗 | 第32-36页 |
4 、禅境诗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姚广孝诗歌的情感内蕴 | 第37-44页 |
1 、哀悼伤痛之情 | 第37-38页 |
2 、哀民生之多艰 | 第38-40页 |
3 、纠葛矛盾的心绪 | 第40-42页 |
4 、颂扬圣贤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姚广孝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44-53页 |
第一节 “博采众家之长”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清新婉约,颇存古调” | 第46-53页 |
第五章 姚广孝的历史评价 | 第53-60页 |
第一节 明初中日文化的交流使者 | 第53-55页 |
第二节 “三教合一”的思想对明代丛林之影响 | 第55-58页 |
第三节 姚广孝在僧诗史上的影响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一 | 第65-80页 |
附录二 | 第80-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