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毛锥以振末俗--徐悲鸿《田横五百士》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徐悲鸿创作观及《田横五百士》 | 第14-27页 |
(一) 徐悲鸿创作观 | 第14-20页 |
1. 康有为的影响 | 第14-16页 |
2. 获亲名师——达仰·布弗莱的影响 | 第16-17页 |
3. “二徐之争”及“徐刘论战” | 第17-20页 |
(二) 《田横五百士》的创作时间、环境及缘由 | 第20-27页 |
1. 创作时间 | 第20-22页 |
2. 创作缘起及环境 | 第22-27页 |
二、 从《史记·田儋列传》到《田横五百士》 | 第27-40页 |
(一) 原典与创作 | 第27-34页 |
(二) 历史画之难 | 第34-40页 |
1. 关于论辩 | 第34-35页 |
2. “写实”与“史实” | 第35-38页 |
3. 徐悲鸿相关历史画创作 | 第38-40页 |
三、 《田横五百士》 | 第40-59页 |
(一) 人物的意义 | 第40-44页 |
1. 任真汉的《三论徐悲鸿艺术》 | 第40-42页 |
2. “谁是田横” | 第42-44页 |
(二) 素材的意义 | 第44-49页 |
(三) 写实技法及其局限 | 第49-54页 |
(四) 主张“写实主义”的具体化 | 第54-59页 |
结论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