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1-21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2.1.1 TP 组和对照组的纳入标准 | 第11页 |
2.1.2 TP 组和对照组的的排除标准 | 第11页 |
2.2 主要仪器、实验试剂与实验试剂的配置 | 第11-13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11-12页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2-13页 |
2.2.3 自配置实验试剂 | 第13页 |
2.3 方法 | 第13-21页 |
2.3.1 临床资料收集 | 第13页 |
2.3.2 宫颈管脱落细胞样本的收集 | 第13-14页 |
2.3.3 宫颈管脱落细胞样本 DNA 的提取 | 第14页 |
2.3.4 宫颈管脱落细胞 CT 16S rRNA 基因的 PCR 检测 | 第14-17页 |
2.3.5 宫颈管脱落细胞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 第17-20页 |
2.3.6 统计学处理 | 第20-21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1-31页 |
3.1 TP 组和对照组临床、生活参数的比较 | 第21-22页 |
3.1.1 TP 组和对照组临床参数的比较 | 第21页 |
3.1.2 TP 组和对照组生活行为参数的比较 | 第21-22页 |
3.2 宫颈管 CT 感染结果 | 第22-26页 |
3.2.1 宫颈脱落细胞 DNA 的提取 | 第22-23页 |
3.2.2 TP 组和对照组宫颈管 CT 感染率的比较 | 第23-25页 |
3.2.3 宫颈管 CT 感染率与生活行为参数的比较 | 第25-26页 |
3.3 TP 组和对照组宫颈管微生物群落的特征 | 第26-30页 |
3.3.1 宫颈细胞 DNA 靶向细菌 16S rRNA 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26-27页 |
3.3.2 细菌 16S rRNA 基因 PCR 产物的酶切 | 第27页 |
3.3.3 T-RFLP 结果 | 第27-30页 |
3.4 宫颈管 CT 感染与主要 T-RFs 关系 | 第30-3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1-40页 |
4.1 TP 妇女宫颈管 CT 感染率 | 第31-36页 |
4.1.1 TP 妇女宫颈管 CT 感染率 | 第31-33页 |
4.1.2 正常早期妊娠妇女 CT 感染率 | 第33-34页 |
4.1.3 TP 与正常妊娠妇女宫颈管 CT 感染率的比较 | 第34-36页 |
4.2 TP 妇女宫颈管 CT 感染与微生物群落 | 第36-40页 |
4.2.1 不同早期妊娠结局妇女宫颈管微生物群落特征 | 第36-38页 |
4.2.2 不同早期妊娠结局妇女宫颈管 CT 感染与微生物群落关系 | 第38-4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综述 | 第47-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