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容量预测模型及抗扰策略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6-21页 |
1.1.1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 第16-18页 |
1.1.2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 第18-19页 |
1.1.3 动力电池的介绍 | 第19-21页 |
1.2 电池容量预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镍氢动力电池充放电过程的研究 | 第24-49页 |
2.1 电池工作过程分析 | 第25-27页 |
2.1.1 电池和电池组的构成 | 第25页 |
2.1.2 电池种类的划分 | 第25-26页 |
2.1.3 电池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2.2 电池内部的过电势分析 | 第27-40页 |
2.2.1 电池反应的可逆性 | 第27-28页 |
2.2.2 电池电势的推导 | 第28-40页 |
2.3 电池内部带电物质传递过程的分析 | 第40-43页 |
2.3.1 物质传递的反应 | 第40-41页 |
2.3.2 迁移和扩散引起的物质传递 | 第41-43页 |
2.4 电池阻抗特性的分析 | 第43-47页 |
2.4.1 电池的阻抗模型 | 第43页 |
2.4.2 法拉第阻抗的分析 | 第43-44页 |
2.4.3 电池的阻抗变化 | 第44-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电池容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 第49-74页 |
3.1 镍氢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流模型的研究 | 第49-53页 |
3.1.1 镍氢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49页 |
3.1.2 镍氢动力电池电流表达式的推导 | 第49-53页 |
3.2 电池初始容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 第53-61页 |
3.2.1 电量定义 | 第53-55页 |
3.2.2 初始电池电量测量模型 | 第55-61页 |
3.3 镍氢动力电池容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 第61-72页 |
3.3.1 电池容量预测 | 第61-64页 |
3.3.2 电池容量预测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64-7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电池控制系统抑制扰动策略的研究 | 第74-102页 |
4.1 车载电池的能量损失模型的研究 | 第74-79页 |
4.1.1 电池能量损失的分析 | 第74-75页 |
4.1.2 能量损失模型 | 第75-79页 |
4.2 车载电池的能量损失抑制策略的研究 | 第79-94页 |
4.2.1 几乎干扰解耦策略的研究 | 第80-84页 |
4.2.2 控制策略的推导 | 第84-89页 |
4.2.3 动力电池抑制扰动的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89-94页 |
4.3 车载电池抑制能量损失试验 | 第94-100页 |
4.3.1 试验设备 | 第94-96页 |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6-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102-104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104页 |
5.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