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三期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消氢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际上氢气安全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氢气安全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氢气缓解措施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设计基准事故下安全壳内消氢措施的定性分析 | 第16-22页 |
2.1 设计基准事故下的消氢措施 | 第16-18页 |
2.1.1 点火器消氢 | 第16-17页 |
2.1.2 移动式电加热催化消氢 | 第17-18页 |
2.1.3 非能动催化复合消氢 | 第18页 |
2.2 秦山三期现有消氢系统定性分析 | 第18-19页 |
2.3 新消氢系统验收准则的制定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典型严重事故序列的选取及假设 | 第22-27页 |
3.1 国际上严重事故序列选取 | 第22页 |
3.2 秦山三期严重事故序列选取 | 第22-24页 |
3.3 典型严重事故序列的假设 | 第24-25页 |
3.3.1 丧失全部Ⅳ级电源事故假设 | 第24页 |
3.3.2 热传输支管滞流型破口事故假设 | 第24-25页 |
3.3.3 大破口失水事故假设 | 第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四章 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消氢系统模拟与分析 | 第27-40页 |
4.1 安全壳建模 | 第27-29页 |
4.2 安全壳内无消氢系统时氢气风险分析 | 第29-35页 |
4.2.1 丧失全部Ⅳ级电源事故氢气分析 | 第29-31页 |
4.2.2 热传输支管滞流型破口事故氢气分析 | 第31-33页 |
4.2.3 大破口失水事故氢气分析 | 第33-35页 |
4.3 严重事故下非能动消氢系统方案的设计 | 第35-37页 |
4.4 非能动消氢系统方案的效果分析 | 第37-39页 |
4.4.1 丧失全部Ⅳ级电源事故消氢效果分析 | 第37-38页 |
4.4.2 热传输支管滞流型破口事故消氢效果分析 | 第38页 |
4.4.3 大破口失水事故消氢效果分析 | 第38-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非能动消氢系统的实验与分析 | 第40-49页 |
5.1 氢复合器的工作特性及参数 | 第40-41页 |
5.2 催化板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5.2.1 连续稳定性试验 | 第42-43页 |
5.2.2 电缆燃烧物毒性试验 | 第43-44页 |
5.2.3 热老化和抗剥落试验 | 第44-45页 |
5.3 整机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5.3.1 启停阈值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5.3.2 消氢速率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2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49-5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