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1. 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与界限 | 第12-18页 |
1.1 商业贿赂的概念与特征 | 第12-14页 |
1.1.1 商业贿赂的概念 | 第12页 |
1.1.2 商业贿赂的特征 | 第12-14页 |
1.2 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 | 第14-18页 |
1.2.1 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 | 第14-15页 |
1.2.2 商业贿赂犯罪的界限 | 第15-18页 |
2. 商业贿赂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危害 | 第18-25页 |
2.1 商业贿赂犯罪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 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 | 第19-22页 |
2.3 商业贿赂犯罪的危害 | 第22-25页 |
3. 商业贿赂法律适用若干疑难问题 | 第25-37页 |
3.1 商业受贿案件法律适用研究 | 第25-33页 |
3.1.1 贿赂范围变化形式的认定 | 第25-27页 |
3.1.2 商业受贿犯罪的新型主体定位分析 | 第27-30页 |
3.1.3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的适用思考 | 第30-31页 |
3.1.4 “为他人谋利益”要件的适用思考 | 第31-33页 |
3.2 商业行贿案件法律适用研究 | 第33-37页 |
3.2.1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理解与适用 | 第33-35页 |
3.2.2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适用思考 | 第35-37页 |
4. 治理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建议 | 第37-44页 |
4.1 我国反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概况 | 第37-40页 |
4.2.1 各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特色 | 第37-38页 |
4.2.2 各国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操作模式 | 第38-39页 |
4.2.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最新动向 | 第39-40页 |
4.3 完善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建议 | 第40-44页 |
4.3.1 商业贿赂违法与犯罪的主体应协调统一 | 第40页 |
4.3.2 商业贿赂的范围应统一为财产性利益 | 第40-41页 |
4.3.3 行贿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应统一修改为“谋取某种利益” | 第41页 |
4.3.4 取消《刑法》第163条第2款“利用职务便利”的规定 | 第41-42页 |
4.3.5 统一“数额较大”的标准 | 第42页 |
4.3.6 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接轨,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