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质量扰动源检测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电能质量扰动的分类及检测 | 第10-12页 |
1.2.1 电能质量扰动的分类 | 第10页 |
1.2.2 电能质量扰动源的检测 | 第10-12页 |
1.3 电能质量扰动定位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电压暂降源定位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电压闪变源定位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电压暂降检测方法分析 | 第15-23页 |
2.1 电压暂降扰动的背景及产生原因 | 第15页 |
2.2 电压暂降源定位的常用方法 | 第15-20页 |
2.2.1 基于能量和功率的判定方法 | 第15-18页 |
2.2.1.1 基于扰动功率和扰动能量的方法 | 第15-16页 |
2.2.1.2 采用瞬时能量的方法 | 第16页 |
2.2.1.3 基于无功功率变化的方法 | 第16-18页 |
2.2.2 基于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判定方法 | 第18-19页 |
2.2.2.1 采用距离阻抗继电器的方法 | 第18页 |
2.2.2.2 采用判定直线斜率的方法 | 第18-19页 |
2.2.2.3 系统参量斜率的方法 | 第19页 |
2.2.3 基于电流实部分量的方法 | 第19-20页 |
2.2.4 基于暂降分类的定位法 | 第20页 |
2.3 其它方法 | 第20-21页 |
2.3.1 仅基于电压量的定位法 | 第20-21页 |
2.3.2 等效注入电流状态估计法 | 第21页 |
2.3.3 支路电流变化量定位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 | 第23-35页 |
3.1 扰动定位原理 | 第23-24页 |
3.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方法 | 第24-26页 |
3.3 算法实现步骤 | 第26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26-32页 |
3.4.1 暂降模型 | 第27页 |
3.4.2 短路故障引起的电压暂降 | 第27页 |
3.4.3 感应电动机启动引起的电压暂降 | 第27-29页 |
3.4.4 变压器投运引起的电压暂降 | 第29-32页 |
3.5 非线性分析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闪变源的检测方法 | 第35-47页 |
4.1 闪变源的特征分析 | 第35-36页 |
4.2 闪变源的干扰及诱因 | 第36-37页 |
4.3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闪变源定位的实现步骤 | 第37-38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38-43页 |
4.4.1 脉动负荷 | 第38-41页 |
4.4.2 间谐波负荷 | 第41-43页 |
4.5 基于功率方向法的闪变源定位 | 第43-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