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2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行为概述 | 第11-18页 |
2.1 自助探险概述 | 第11-14页 |
2.1.1 探险 | 第11页 |
2.1.2 自助探险 | 第11-14页 |
2.2 风险致害概述 | 第14-16页 |
2.2.1 风险 | 第14-15页 |
2.2.2 风险致害 | 第15-16页 |
2.3 本文语境下的自助探险风险致害行为 | 第16-18页 |
3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入刑的必要性——社会危害性 | 第18-24页 |
3.1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已不能任由民事法、行政法调整 | 第18-22页 |
3.1.1 民事法对自助探险风险致害行为的调整现状 | 第18-20页 |
3.1.2 行政法对自助探险风险致害行为的调整现状 | 第20-21页 |
3.1.3 民事法、行政法调整失灵 | 第21-22页 |
3.2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行为应当由刑法来调整 | 第22-24页 |
3.2.1 刑法的调整对象 | 第22-23页 |
3.2.2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是刑法的调整对象 | 第23-24页 |
4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入刑的合理性——刑罚可罚性 | 第24-35页 |
4.1 德国克劳斯·罗克辛的风险提高理论 | 第24-26页 |
4.1.1 风险提高理论中的犯罪客观行为构成 | 第24-25页 |
4.1.2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行为符合犯罪客观行为构成 | 第25-26页 |
4.2 各种排除犯罪、免除归责事由的评析 | 第26-32页 |
4.2.1 自招危险 | 第26-27页 |
4.2.2 受害人同意 | 第27-28页 |
4.2.3 紧急避险 | 第28-30页 |
4.2.4 救援人员的义务 | 第30-32页 |
4.2.5 刑事政策 | 第32页 |
4.3 国外的相关案例 | 第32-35页 |
4.3.1 日本的相关案例 | 第33页 |
4.3.2 美国的相关案例 | 第33页 |
4.3.3 德国的相关案例 | 第33-35页 |
5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入刑的法定性——刑事违法性 | 第35-41页 |
5.1 犯罪的客体要件 | 第35-36页 |
5.1.1 犯罪客体要件的内涵 | 第35页 |
5.1.2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犯罪客体要件分析 | 第35-36页 |
5.2 犯罪的主体要件 | 第36页 |
5.2.1 主体要件的内涵 | 第36页 |
5.2.2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主体要件分析 | 第36页 |
5.3 犯罪的客观要件 | 第36-39页 |
5.3.1 犯罪客观要件的内涵 | 第36-37页 |
5.3.2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客观要件分析 | 第37-39页 |
5.4 犯罪的主观要件 | 第39-41页 |
5.4.1 犯罪主观要件的内涵 | 第39页 |
5.4.2 自助探险风险致害主观要件分析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