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无线网络中的分布式机会信道接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对照表第13-17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7-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29页
    1.1 研究背景第21-22页
    1.2 研究现状第22-26页
        1.2.1 传统的无线信道接入第22-23页
        1.2.2 集中式机会信道接入第23页
        1.2.3 分布式机会信道接入第23-24页
        1.2.4 最优停止理论第24-25页
        1.2.5 考虑QoS需求的机会信道接入第25页
        1.2.6 Lyapunov优化第25-26页
        1.2.7 协作分集第26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第26-29页
第二章 分布式机会信道接入研究的基本理论第29-37页
    2.1 最优停止理论第29-31页
        2.1.1 最优停止问题的概述第29-30页
        2.1.2 最优停止问题的求解第30-31页
    2.2 排队论第31-33页
        2.2.1 队列定义第31-32页
        2.2.2 队列稳定性定义第32-33页
    2.3 Lyapunov优化第33-36页
    2.4 总结第36-37页
第三章 连续传输速率下DF中继网络中的信道接入第37-71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完全信道信息下的接入策略第38-43页
        3.2.1 系统模型第38-40页
        3.2.2 信道接入策略第40-41页
        3.2.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41-43页
    3.3 部分信道信息下的接入策略第43-49页
        3.3.1 系统模型第43页
        3.3.2 信道接入策略第43-46页
        3.3.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46-49页
    3.4 中继等待策略第49-55页
        3.4.1 系统模型第49-50页
        3.4.2 信道接入策略第50-52页
        3.4.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52-55页
    3.5 混合双层信道接入策略第55-69页
        3.5.1 系统模型第55页
        3.5.2 信道接入策略第55-60页
        3.5.3 接入策略分析第60-68页
        3.5.4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68-69页
    3.6 总结第69-71页
第四章 离散传输速率下DF中继网络中的信道接入第71-97页
    4.1 引言第71-72页
    4.2 固定中继下的信道接入第72-85页
        4.2.1 完全信道信息下的接入策略第72-74页
        4.2.2 部分信道信息下的接入策略第74-79页
        4.2.3 增强型中继等待策略第79-83页
        4.2.4 增强型混合双层信道接入策略第83-85页
    4.3 非固定中继下的信道接入第85-95页
        4.3.1 完全信道信息下的接入策略第85-87页
        4.3.2 部分信道信息下的接入策略第87-92页
        4.3.3 增强型中继等待策略第92-95页
    4.4 总结第95-97页
第五章 队列稳定约束下Ad-hoc网络中的信道接入第97-121页
    5.1 引言第97页
    5.2 充分数据下的接入策略第97-99页
        5.2.1 系统模型第97-98页
        5.2.2 信道接入策略第98-99页
    5.3 实际传输数据下的接入策略第99-104页
        5.3.1 系统模型第99-100页
        5.3.2 信道接入策略第100-101页
        5.3.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01-104页
    5.4 基于Lyapunov算法的接入策略第104-114页
        5.4.1 系统模型第104-105页
        5.4.2 队列稳定约束下的吞吐率优化第105-109页
        5.4.3 最优停止算法第109-111页
        5.4.4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11-114页
    5.5 实际传输数据下基于Lyapunov算法的接入策略第114-118页
        5.5.1 系统模型第114-115页
        5.5.2 信道接入策略第115-116页
        5.5.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16-118页
    5.6 总结第118-121页
第六章 总结第121-123页
    6.1 工作总结第121页
    6.2 工作展望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作者简介第135-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映山红花总黄酮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UTR-RhoA-ROCK信号通路抑制机制
下一篇:拷贝数变异在肝癌性别差异中的作用及形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