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 ·实行节约性景观设计是节约资源的必然要求 | 第11页 |
| ·实行节约性景观设计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 第11页 |
| ·实行节约性景观设计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正确目标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节约理念与现代景观设计 | 第14-18页 |
| ·节约性设计理论 | 第14页 |
| ·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5页 |
| ·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 | 第14-15页 |
|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阶段 | 第15页 |
| ·节约理念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 第15-16页 |
| ·节约理念引起了景观设计思想和方法的重大转变,指导节约性设计 | 第15-16页 |
| ·节约性设计对地物的循环再生利用,开辟了景观设计的新途径 | 第16页 |
| ·节约性设计已经从一种实验或意识变为一种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 | 第16页 |
|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与内涵 | 第16页 |
| ·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意义 | 第16-18页 |
| ·建设节约型园林可直接体现城市园林绿化的本质属性 | 第16页 |
|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目标 | 第16-17页 |
| ·建设节约型园林可实现城市的健康永续发展 | 第17页 |
| ·建设节约型园林可以有条不紊地落实节能减排战略 | 第17页 |
| ·建设节约型园林必然带动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变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我国现代景观营建中的“非节约”现象剖析 | 第18-22页 |
| ·土地资源利用方面 | 第18-19页 |
| ·“大草坪、大广场”热降低土地的利用率 | 第18页 |
| ·用地配置不合理,绿地布局有失均衡 | 第18-19页 |
| ·土壤资源改造、利用和保护力度不够 | 第19页 |
| ·水资源利用方面 | 第19-20页 |
| ·水景设计不完善,水资源浪费严重,维护费用激增 | 第19页 |
| ·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大,致使雨水经地表大量流失 | 第19-20页 |
| ·灌溉系统设计不完善,灌溉方法落后,用水浪费 | 第20页 |
| ·植物配置不合理,导致绿地耗水过度 | 第20页 |
| ·缺少对植物需水量方面的研究 | 第20页 |
| ·能源资源利用方面 | 第20-22页 |
| ·高能耗灯具布置夜景,浪费能源且光污染严重 | 第20-21页 |
| ·忽视对材料的投资控制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节约性设计的理论依据及指导原则 | 第22-25页 |
| ·节约性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22-23页 |
| ·科学发展观 | 第22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 ·生态设计理论 | 第22页 |
| ·群落营造理论 | 第22页 |
| ·循环工艺理论 | 第22页 |
| ·生物修复理论 | 第22-23页 |
| ·节约性设计的指导原则 | 第23-25页 |
| ·经济性原则 | 第23页 |
| ·乡土性原则 | 第23-24页 |
| ·保护性原则 | 第24页 |
| ·恢复性原则 | 第24页 |
| ·循环再生原则 | 第24-25页 |
| 第五章 绿地景观的节约性设计与实施途径 | 第25-43页 |
| ·节地设计 | 第25-29页 |
| ·保持土壤肥力 | 第25-26页 |
| ·提高园林绿地利用率 | 第26页 |
| ·多层植配模式的应用 | 第26-27页 |
| ·立体绿化模式的应用 | 第27-29页 |
| ·避免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 | 第29页 |
| ·节水设计 | 第29-38页 |
| ·水资源循环利用和一水多用 | 第29-30页 |
| ·透水铺装材料 | 第30页 |
| ·自动喷灌、滴灌技术 | 第30-31页 |
| ·化学方法保水 | 第31-33页 |
| ·雨水收集与利用 | 第33-34页 |
| ·中水的回收利用 | 第34-36页 |
| ·“意境水”的表达 | 第36页 |
| ·发展节水、耐旱型植物配置 | 第36-38页 |
| ·节能设计 | 第38-39页 |
| ·挖掘利用绿色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 第38-39页 |
| ·采用节能设施,减少能源消耗 | 第39页 |
| ·节材设计 | 第39-43页 |
| ·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绿化 | 第39-40页 |
| ·利用乡土树种恢复和建造地带性森林 | 第40页 |
| ·各类材料、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 第40-42页 |
| ·设计管理粗放型景观,减少养护费用 | 第42页 |
| ·把握植物间相生相克的规律,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