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部山区水库塌岸预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7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水库塌岸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1.2.2 东南部山区水库塌岸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东南部典型山区水库调查研究 | 第17-37页 |
2.1 地质环境条件 | 第17-24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17-19页 |
2.1.2 地层岩性 | 第19-22页 |
2.1.3 地质构造 | 第22-23页 |
2.1.4 气象水文 | 第23-24页 |
2.2 塌岸发育分布特征及危害性 | 第24-34页 |
2.2.1 塌岸模式分类 | 第24-27页 |
2.2.2 塌岸发育分布特征 | 第27-33页 |
2.2.3 塌岸危害性 | 第33-34页 |
2.3 塌岸参数研究 | 第34-37页 |
2.3.1 塌岸参数调查 | 第34-35页 |
2.3.2 塌岸参数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第3章 山区水库塌岸物理模拟研究 | 第37-84页 |
3.1 试验目的 | 第37页 |
3.2 试验设备 | 第37-38页 |
3.3 试验模型设计 | 第38-46页 |
3.3.1 相似关系 | 第38-39页 |
3.3.2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3.3.3 模型设计 | 第39-46页 |
3.4 模拟试验 | 第46-64页 |
3.4.1 多因素模拟试验及现象 | 第46-51页 |
3.4.2 单项模拟试验及现象 | 第51-64页 |
3.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84页 |
3.5.1 多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70页 |
3.5.2 单项试验结果分析 | 第70-84页 |
第4章 山区水库塌岸机制分析 | 第84-92页 |
4.1 塌岸机制分析 | 第84-88页 |
4.1.1 恒定水位塌岸机制 | 第84页 |
4.1.2 变动水位塌岸机制 | 第84-85页 |
4.1.3 不同塌岸模式塌岸机制 | 第85-88页 |
4.2 塌岸影响因素分析 | 第88-92页 |
4.2.1 岸坡物质组成 | 第88页 |
4.2.2 岸坡坡度 | 第88-89页 |
4.2.3 水位 | 第89-90页 |
4.2.4 波浪 | 第90-92页 |
第5章 基于多元回归法的塌岸宽度预测模型研究 | 第92-102页 |
5.1 塌岸宽度预测模型 | 第92-99页 |
5.1.1 概述 | 第92-93页 |
5.1.2 参数选取 | 第93-94页 |
5.1.3 模型建立 | 第94-97页 |
5.1.4 参数取值方法及应用条件 | 第97-99页 |
5.2 模型应用研究 | 第99-102页 |
5.2.1 与传统预测方法对比 | 第99-101页 |
5.2.2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