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页 |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6-7页 |
二、调解的本体性论述 | 第7-10页 |
(一) 调解的概念简述 | 第8页 |
(二) 调解与协商、斡旋、诉讼的相互关系 | 第8-9页 |
(三) 调解的权利、义务架构 | 第9页 |
(四) 调解在两大法系的基本形态 | 第9-10页 |
三、中国历史语境下调解的功能及其变迁 | 第10-13页 |
(一) 中国古代调解特征——道德的防线 | 第10-11页 |
(二) 政权建设、巩固时期之调解——调解的政治功能分析 | 第11-12页 |
(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调解 | 第12-13页 |
四、和谐语境下调解优先政策的出台及其运行状况 | 第13-19页 |
(一) 调解优先政策的出台 | 第13-14页 |
(二) 调解优先政策的实施机制和运行技术 | 第14-15页 |
(三) 调解优先政策下调解的功能分析 | 第15-17页 |
(四) 调解优先政策运行情况的实践考察和利弊评判 | 第17-19页 |
五、调解优先政策的批判与反思 | 第19-21页 |
(一) 调解与社会和谐的过度联系 | 第19-20页 |
(二) 对调解功能结构的不当改变 | 第20-21页 |
(三) 调解优先政策与调解自愿的关系 | 第21页 |
六、调解功能的归位及其与审判的角色调适 | 第21-26页 |
(一) 调解在乡土社会向法治社会过渡转型时期的不可或缺性 | 第21-23页 |
(二) 调解适用的有限性问题 | 第23-24页 |
(三) 调解在现阶段的应然功能及其与判决的关系回位 | 第24-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