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学术价值 | 第10-11页 |
2.应用价值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1.研究方法 | 第11页 |
2.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概述 | 第12-21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1.思想政治教育 | 第12-14页 |
2.儒家优秀文化 | 第14-15页 |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优秀文化融入 | 第15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依据 | 第15-18页 |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现实依据 | 第17-18页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原则 | 第18-19页 |
1.批判继承原则 | 第18页 |
2.方向性原则 | 第18-19页 |
3.针对性原则 | 第19页 |
4.创新性原则 | 第19页 |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意义 | 第19-21页 |
1.有利于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变革 | 第19-20页 |
2.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20页 |
3.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 第20页 |
4.有利于协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 第20-21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1.当代大学生群体对儒家优秀文化认同度不高 | 第21-22页 |
2.儒家优秀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有实现有效衔接 | 第22-23页 |
3.教育者在融入过程中过多运用“说教式”传递方法 | 第23页 |
4.大学生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缺失 | 第23-24页 |
5.大学生了解儒家文化的来源单一且对学校资源利用不足 | 第24页 |
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工作缺乏系统性 | 第24-25页 |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1.大学生缺乏文化辨别和文化选择能力 | 第25页 |
2.教师自身儒家优秀文化素养不高 | 第25-26页 |
3.学校教育教学系统存在缺陷 | 第26页 |
4.社会整体重视程度不够 | 第26-27页 |
三、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途径 | 第27-39页 |
(一)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科学理念 | 第27-28页 |
1.明确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目的 | 第27页 |
2.增强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意识 | 第27-28页 |
3.了解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程度 | 第28页 |
(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内容 | 第28-31页 |
1.倡导建立人性本善的和谐人际关系 | 第28-29页 |
2.传承中华以文教孝的悠久孝文化 | 第29页 |
3.践行因材施教的人本教育理念 | 第29-30页 |
4.培养知行合一的家国一体爱国情怀 | 第30页 |
5.弘扬见利思义的社会集体主义价值观 | 第30-31页 |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方法 | 第31-33页 |
1.利用儒家优秀文化加强典型教育 | 第31-32页 |
2.加强儒家优秀文化的实践教育 | 第32页 |
3.加强儒家优秀文化的复合融入法 | 第32-33页 |
(四)创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环境 | 第33-34页 |
1.建设富有儒家优秀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 | 第33页 |
2.创造儒家思想规范性的家庭环境 | 第33-34页 |
3.营造具有浓厚儒家优秀文化氛围的社会环境 | 第34页 |
(五)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载体 | 第34-36页 |
1.发掘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物化载体 | 第34-35页 |
2.利用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活动载体 | 第35-36页 |
3.运用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网络载体 | 第36页 |
(六)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制度机制 | 第36-39页 |
1.建立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 第36-37页 |
2.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优秀文化的互动发展机制 | 第37页 |
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儒家优秀文化融入的推动和保障机制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