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创新要素的流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2 产业转移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1.2.3 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创新要素 | 第19-20页 |
2.1.2 创新要素流动 | 第20-21页 |
2.1.3 产业转移 | 第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1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创新相关理论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创新要素及产业转移情况分析 | 第23-32页 |
3.1 创新要素的流向分析及指标选取 | 第23-24页 |
3.1.1 创新要素流向分析 | 第23页 |
3.1.2 创新要素指标选取 | 第23-24页 |
3.2 产业转移及其指标选取 | 第24页 |
3.3 创新要素空间分布及流动分析 | 第24-28页 |
3.3.1 创新人才空间分布 | 第25-26页 |
3.3.2 创新资金空间分布 | 第26-27页 |
3.3.3 创新技术空间分布 | 第27-28页 |
3.4 产业转移总体情况分析 | 第28-31页 |
3.4.1 工业增加值空间分布 | 第28-30页 |
3.4.2 产业转移空间分布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产业转移促进创新要素流动的机理分析 | 第32-38页 |
4.1 产业转移过程中伴随着创新要素的流动 | 第32-33页 |
4.2 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创新要素流动 | 第33-35页 |
4.3 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要素流动 | 第35-36页 |
4.4 政府的作用 | 第36-3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创新要素流动影响产业转移的机理分析 | 第38-44页 |
5.1 创新要素流动影响产业转移的路径分析 | 第38-39页 |
5.2 创新要素流动影响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 第39-44页 |
5.2.1 指标选取 | 第39-40页 |
5.2.2 数据来源 | 第40页 |
5.2.3 实证检验 | 第40-42页 |
5.2.4 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44-49页 |
6.1 产业转移角度的政策建议 | 第44页 |
6.2 创新人才角度的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6.2.1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44-45页 |
6.2.2 促进海内外创新人才合理流动 | 第45-46页 |
6.2.3 构建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 第46-47页 |
6.3 创新资金角度的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6.3.1 加大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及合理分配 | 第47-48页 |
6.3.2 发挥政府引导及监督职能 | 第48-49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