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5-26页 |
2.1 材料 | 第15-16页 |
2.1.1 实验细胞 | 第15页 |
2.1.2 药物、试剂 | 第15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5-16页 |
2.2 方法 | 第16-25页 |
2.2.1 细胞体外培养 | 第16-18页 |
2.2.2 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 | 第18-19页 |
2.2.3 流式细胞仪测定 | 第19-20页 |
2.2.4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 第20页 |
2.2.5 细胞划痕实验 | 第20页 |
2.2.6 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 | 第20-25页 |
2.3 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6-36页 |
3.1 MTT法检测药物对GIST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26-30页 |
3.1.1 PTL对GIST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2 PKC抑制剂对GIST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27-29页 |
3.1.3 PTL与PKC抑制剂共同作用于GIST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结果 | 第30-32页 |
3.3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 第32-33页 |
3.4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3.5 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42页 |
4.1 PKC抑制剂与PTL对GIST细胞增殖的作用 | 第37-38页 |
4.2 PKC抑制剂与PTL对GIST细胞凋亡的作用 | 第38-39页 |
4.2.1 细胞形态学变化 | 第38页 |
4.2.2 细胞划痕实验 | 第38-39页 |
4.2.3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 第39页 |
4.3 GRP78与GADD153的活性 | 第39-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综述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治疗的现状 | 第48-63页 |
1. GIST的流行病学及发病率 | 第48页 |
2. 基因型分型 | 第48-49页 |
3. GIST的诊断 | 第49-51页 |
3.1 临床表现 | 第50页 |
3.2 影像学检查 | 第50-51页 |
3.3 病理学诊断 | 第51页 |
4. 影响预后的因素和风险分级 | 第51-52页 |
5. GIST的治疗 | 第52-55页 |
5.1 手术治疗 | 第52-53页 |
5.2 分子靶向治疗 | 第53-55页 |
6. 多学科管理 | 第55-56页 |
7. 监测和随访 | 第56-58页 |
7.1 治疗后影像学随访 | 第56页 |
7.2 影像学结果的评估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