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6-24页 |
| 2.1 资料 | 第16-18页 |
| 2.1.1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 | 第16页 |
| 2.1.2 JRA-55再分析资料 | 第16-17页 |
| 2.1.3 MERRA再分析资料 | 第17页 |
| 2.1.4 SIM资料 | 第17-18页 |
| 2.1.5 F10.7cm资料 | 第18页 |
| 2.2 方法 | 第18-22页 |
| 2.2.1 BCC-RAD模式介绍 | 第18-19页 |
| 2.2.2 合成分析 | 第19-20页 |
| 2.2.3 剩余环流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 2.2.4 相关性计算方法 | 第21页 |
| 2.2.5 显著性检验方法 | 第21-2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夏季北半球平流层温度对太阳准11年的响应 | 第24-32页 |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 3.2 气候态温度场 | 第25-26页 |
| 3.3 F10.7cm与夏季温度场的相关 | 第26-27页 |
| 3.4 温度场的合成分析 | 第27-3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夏季北半平流层环流对太阳准11年的响应 | 第32-40页 |
| 4.1 引言 | 第32页 |
| 4.2 气候态纬向风场、经圈环流 | 第32-34页 |
| 4.3 F10.7cm与夏季纬向风场的相关图 | 第34-36页 |
| 4.4 纬向风场、经圈环流的合成分析 | 第36-3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夏季北半球平流层温度对太阳准11年的响应机制 | 第40-50页 |
| 5.1 引言 | 第40-41页 |
| 5.2 太阳活动通过加热率对温度的影响 | 第41-47页 |
| 5.2.1 气候态加热率 | 第41-42页 |
| 5.2.2 臭氧浓度变化对加热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 5.2.3 辐射变化对加热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5.2.4 加热率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 第45-47页 |
| 5.2.5 其他因素对加热率的影响 | 第47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 第六章 夏季北半球平流层环流对太阳准11年的响应机制 | 第50-54页 |
| 6.1 引言 | 第50页 |
| 6.2 太阳活动通过热成风平衡对纬向风的影响 | 第50-52页 |
| 6.2.1 气候态纬向风垂直梯度和温度场水平梯度的关系 | 第50-51页 |
| 6.2.2 太阳活动高低值年纬向风场垂直梯度和温度场水平梯度的差值的关系 | 第51-52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4-58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 7.2 创新与特色 | 第55页 |
| 7.3 讨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