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候学论文--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论文

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南海夏季风综述,气候学研究第10-11页
   ·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研究第11-13页
   ·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主要因素研究第13-14页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对我国降水的影响第14-15页
   ·问题的提出第15页
   ·本文内容第15-16页
   ·资料和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季风爆发前后的气候态分布以及主模态特征第18-37页
   ·全球降水及大气环流的年分布分析第18-19页
   ·季风爆发前后水平流场的变化第19-23页
   ·高底层流场的配置第23-25页
   ·透过全球季风的主模态来分析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主要因素第25-35页
     ·第一模态第25-28页
     ·第二模态第28-32页
     ·第三模态第32-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研究第37-47页
   ·多数认可风爆发时间的确定第37-38页
   ·找出表征南海季风爆发的关键区和南海季风爆发指数第38-41页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平均的大气环流变化特征第41-42页
   ·1984年和1999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第42-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主要机制第47-72页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的选取第47-48页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前冬环境场分析第48-52页
     ·冬季环流场特征第48-49页
     ·冬季对流场特征第49-50页
     ·冬季对流场异常与南海夏季纬向风的耦合模态第50-52页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同期高度场特征第52-63页
     ·早年特征第53-57页
     ·晚年特征第57-60页
     ·850hPa位势高度异常的年际变化特征第60-63页
       ·24-25候平均的高度场EOF分析第61页
       ·26-27候平均的高度场EOF分析第61-63页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的环流场特征第63-71页
     ·早年特征第63-65页
     ·晚年特征第65-66页
     ·850hPa环流场的年际变化特征第66-71页
       ·24-25候平均的环流场EOF分析第67-69页
       ·26-27候平均的环流场EOF分析第69-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对我国降水的影响第72-88页
   ·我国降水的演变第72-78页
     ·按照中国南海地区季风爆发早晚年对南海地区分别作MV-EOF分析第78-86页
     ·第一模态第79-83页
     ·第二模态第83-86页
   ·结论第86-88页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第88-91页
   ·主要结论第88-90页
   ·讨论与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致谢第95-96页
个人简历第96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春季黄海水体太阳辐射传输及加热率空间分布特征
下一篇:两次由不同中尺度系统控制的山东半岛冷流暴雪过程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