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26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9-15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9页 |
| ·实验仪器 | 第9-10页 |
| ·实验动物 | 第10页 |
| ·溶液配制 | 第10-15页 |
| ·存储液配制 | 第10-11页 |
| ·使用液配制 | 第11-15页 |
| 2 方法 | 第15-26页 |
| ·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制备 | 第15-17页 |
| ·受试大鼠筛选 | 第15页 |
| ·大鼠动情周期确定方法 | 第15-16页 |
| ·动情周期行为学评定方法 | 第16页 |
| ·分组及饲养 | 第16页 |
| ·PMS肝气逆证模型制备 | 第16页 |
| ·给药方法及给药剂量 | 第16-17页 |
| ·行为学测定 | 第17页 |
| ·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检测 | 第17-26页 |
| ·组织取材 | 第17页 |
| ·RT-PCR | 第17-20页 |
| ·western blot | 第20-26页 |
| 结果 | 第26-35页 |
| 1 行为学测试结果 | 第26-27页 |
| 2 中枢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检测结果 | 第27-35页 |
| ·中枢雌激素受体mRNA水平测定结果 | 第27-29页 |
| ·中枢雌激素受体蛋白质水平测定结果 | 第29-35页 |
| 讨论 | 第35-39页 |
| 1. PMS肝气逆证动物模型和动情期的选择及行为学改变 | 第35-36页 |
| ·动情周期的选择 | 第35页 |
| ·PMS肝气逆模型的制备及模型评价方法 | 第35页 |
| ·实验中中枢脑区的选择 | 第35-36页 |
| 2. 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改变及其与PMS肝气逆证的关系 | 第36-39页 |
| ·雌激素受体两个亚型 | 第36-37页 |
| ·雌激素受体对5-HT影响 | 第37-38页 |
| ·ER与γ-氨基丁酸的关系 | 第38-39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 综述 | 第46-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录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论文著作 | 第54-58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