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1.2.2 总体评价 | 第21-2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3-24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23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第2章 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分析 | 第24-34页 |
2.1 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2.1.1 文化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 第24页 |
2.1.2 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 第24-25页 |
2.1.3 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 第25页 |
2.1.4 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第25页 |
2.1.5 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 第25-26页 |
2.2 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行模式 | 第26-29页 |
2.2.1 文化主导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 第26-28页 |
2.2.2 科技主导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 第28页 |
2.2.3 文化科技混合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 第28-29页 |
2.3 现行模式的不足 | 第29-31页 |
2.3.1 文化主导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不足 | 第29-30页 |
2.3.2 科技主导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不足 | 第30页 |
2.3.3 文化科技混合型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 | 第30-31页 |
2.4 模式升级——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 | 第31-33页 |
2.4.1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 | 第31页 |
2.4.2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相关理论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山东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动力机制和SWOT分析 | 第34-42页 |
3.1 山东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3.1.1 文化与科技融合重视程度加深 | 第34页 |
3.1.2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成果十分显著 | 第34-35页 |
3.2 山东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35-36页 |
3.2.1 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催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 第35-36页 |
3.2.2 文化产业升级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 第36页 |
3.2.3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推进经济转型的助推力 | 第36页 |
3.3 山东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6-40页 |
3.3.1 优势与劣势分析(SW) | 第37-38页 |
3.3.2 机会与挑战分析(OT) | 第38-39页 |
3.3.3 SWOT分析总结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山东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 第42-48页 |
4.1 指标选择和模型构建 | 第42-44页 |
4.1.1 指标选择 | 第42页 |
4.1.2 模型构建 | 第42-44页 |
4.2 测算结果与评价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山东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8-52页 |
5.1 构建适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 第48-49页 |
5.1.1 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 第48页 |
5.1.2 完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体系 | 第48页 |
5.1.3 以点带面辐射发展 | 第48-49页 |
5.1.4 建立文化产业资金保障机制 | 第49页 |
5.1.5 建立文化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 第49页 |
5.2 创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模式 | 第49-50页 |
5.3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集群发展 | 第50-51页 |
5.3.1 形成完整高效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链条 | 第50页 |
5.3.2 加强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载体建设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