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2 并行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2 海洋模型并行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2 并行计算基础 | 第21-32页 |
2.1 并行计算机分类 | 第21-24页 |
2.2 并行编程语言及相关函数库 | 第24-28页 |
2.3 性能分析 | 第28-32页 |
2.3.1 加速比和效率 | 第28-29页 |
2.3.2 Amdah1定律 | 第29-30页 |
2.3.3 Gustafon-Barsis定律 | 第30页 |
2.3.4 Karp-Flatt量度 | 第30-32页 |
3 基于半隐格式的并行化技术—以MASNUM模型为例 | 第32-54页 |
3.1 半隐格式 | 第32页 |
3.2 MASNUM模型及控制方程 | 第32-35页 |
3.2.1 表面波基本方程 | 第32-33页 |
3.2.2 复杂特征线方程 | 第33-34页 |
3.2.3 MASNUM串行计算 | 第34-35页 |
3.3 并行算法设计 | 第35-38页 |
3.4 并行实现 | 第38-42页 |
3.4.1 OpenMP版本 | 第38-40页 |
3.4.2 MPⅠ版本 | 第40-42页 |
3.4.3 MPⅠ-OpenMP版本 | 第42页 |
3.5 MASNUM并行性能分析 | 第42-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基于显格式的并行化技术—以GRGO模型为例 | 第54-79页 |
4.1 显格式差分 | 第54页 |
4.2 GRGO模型及控制方程 | 第54-58页 |
4.2.1 GRGO模型基本介绍 | 第54-56页 |
4.2.2 控制方程的显格式差分 | 第56-58页 |
4.3 并行算法设计 | 第58-66页 |
4.3.1 并行算法设计 | 第58-62页 |
4.3.2 区域分解 | 第62-66页 |
4.4 消息通信 | 第66-70页 |
4.4.1 子区域间的数据传输 | 第66-68页 |
4.4.2 子区域间数据组合发送 | 第68-70页 |
4.5 海洋模型的并行化实现 | 第70-73页 |
4.6 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73-7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基于隐格式的并行化技术 | 第79-101页 |
5.1 隐格式差分 | 第79-80页 |
5.2 三对角线性系统 | 第80-81页 |
5.2.1 三对角线性系统 | 第80页 |
5.2.2 块状三对角线性系统 | 第80-81页 |
5.3 三对角线性系统的并行算法 | 第81-87页 |
5.3.1 分裂方法 | 第82-83页 |
5.3.2 PPT算法 | 第83-86页 |
5.3.3 PDD算法 | 第86-87页 |
5.4 两级并行算法 | 第87-93页 |
5.4.1 两级并行算法的具体步骤 | 第89-91页 |
5.4.2 并行实现 | 第91-93页 |
5.5 数值实验 | 第93-100页 |
5.5.1 三对角矩阵的并行化 | 第93-97页 |
5.5.2 块状三对角矩阵的并行化 | 第97-10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101-103页 |
6.1 总结 | 第101-102页 |
6.2 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附录 | 第109-113页 |
1 MASNUM模型的源函数和输出模块 | 第109-112页 |
2 GRGO模型控制方程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