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26页 |
1.1 刺激隐核虫概述 | 第11-17页 |
1.1.1 刺激隐核虫的发现、命名及分类地位 | 第11页 |
1.1.2 刺激隐核虫的生活史及特征 | 第11-13页 |
1.1.3 刺激隐核虫的危害 | 第13-14页 |
1.1.4 "海水白点病"防治 | 第14-17页 |
1.2 木瓜蛋白酶家族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2.1 前肽及酶的成熟 | 第18-19页 |
1.2.2 类木瓜蛋白酶的分类 | 第19-20页 |
1.2.3 木瓜蛋白酶家族的功能 | 第20-21页 |
1.2.4 抑制剂的研究 | 第21-22页 |
1.3 硬骨鱼免疫 | 第22-24页 |
1.3.1 硬骨鱼天然免疫 | 第22-23页 |
1.3.2 硬骨鱼获得性免疫 | 第23-24页 |
1.4 本实验的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第一章 刺激隐核虫CiPCP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 第26-42页 |
1.1 前言 | 第26-27页 |
1.2 材料 | 第27-28页 |
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8-31页 |
1.3.1 通过5'RACE获得完整的ORF | 第28-29页 |
1.3.2 CiPCP的亚克隆 | 第29-30页 |
1.3.3 重组蛋白rCiPCPt的表达、提取 | 第30-31页 |
1.3.4 CiPCP生物信息学的分析 | 第31页 |
1.4 结果 | 第31-40页 |
1.4.1 CiPCP全长cDNA的扩增 | 第31-32页 |
1.4.2 CiPCP开放阅读框拼接及序列分析 | 第32-33页 |
1.4.3 CiPCP生物信息学预测 | 第33-37页 |
1.4.4 CiPCPt基因的扩增、重组、表达 | 第37-40页 |
1.5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二章 刺激隐核虫CiPCP基因的表达分析及天然CiPCP的亚细胞定位 | 第42-51页 |
2.1 前言 | 第42页 |
2.2 材料 | 第42-43页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3-46页 |
2.3.1 逆转录PCR (RT-PCR)检测CiPCP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 | 第43-44页 |
2.3.2 抗rCiPCt的免疫鼠血清制备 | 第44-45页 |
2.3.3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45页 |
2.3.4 免疫荧光抗体实验 | 第45-4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2.4.1 CiPCP基因在C.irritans生活史各阶段中的mRNA转录水平 | 第46-47页 |
2.4.2 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期虫体内源CiPCP蛋白的表达 | 第47-48页 |
2.4.3 天然CiPCP蛋白在C.irritans幼虫体内的定位 | 第48-49页 |
2.5 讨论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刺激隐核虫类木瓜蛋白酶rCiPCPt对大黄鱼的免疫保护作用 | 第51-61页 |
3.1 前言 | 第51页 |
3.2 材料 | 第51-52页 |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52-56页 |
3.3.1 rCiPCPt和GST的表达提取纯化 | 第52-53页 |
3.3.2 大黄鱼免疫 | 第53-54页 |
3.3.3 免疫后大黄鱼的取样 | 第54页 |
3.3.4 免疫的大黄鱼攻毒实验 | 第54页 |
3.3.5 大黄鱼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54-56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3.4.1 GST及rCiPCPt纯化后的SDS-PAGE分析 | 第56-57页 |
3.4.2 免疫的大黄鱼攻毒后的存活率 | 第57页 |
3.4.3 免疫处理后大黄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 第57-58页 |
3.5 讨论 | 第58-6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1-63页 |
附录1 附录1 pGEX-4T-1及pET 28a的基因图谱 | 第63-65页 |
附录2 英文缩略词表 | 第65-67页 |
附录3 主要试剂配方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