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微观输运特性研究
| 作者简历 | 第6-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 1.2 多孔介质概述 | 第15-21页 |
| 1.2.1 多孔介质的定义 | 第15-16页 |
| 1.2.2 多孔介质的物性参数 | 第16-21页 |
| 1.3 多孔介质微观输运特性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1.4 多孔介质微观输运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多孔介质物性模型理论基础 | 第25-36页 |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 2.2 逾渗理论 | 第26-29页 |
| 2.2.1 逾渗理论的基本参数 | 第27-28页 |
| 2.2.2 逾渗网络模型 | 第28-29页 |
| 2.3 有效介质理论 | 第29-30页 |
| 2.4 分形理论 | 第30-34页 |
| 2.5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多孔介质流体微观流动特性研究 | 第36-52页 |
| 3.1 引言 | 第36页 |
| 3.2 毛细管束渗透率模型 | 第36-40页 |
| 3.3 Kozeny-Carman渗透率改进模型 | 第40-42页 |
| 3.4 渗吸过程中的KC常数模型 | 第42-51页 |
| 3.4.1 理论基础 | 第43-46页 |
| 3.4.2 分析与讨论 | 第46-51页 |
| 3.5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多孔介质微观电性研究 | 第52-75页 |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 4.2 边界混合模型 | 第53-56页 |
| 4.3 孔隙网络模型 | 第56-57页 |
| 4.4 理论解析模型 | 第57-72页 |
| 4.4.1 毛细管束模型 | 第58-62页 |
| 4.4.2 分形模型 | 第62-64页 |
| 4.4.3 逾渗和关键路径分析模型 | 第64-65页 |
| 4.4.4 有效介质理论模型 | 第65-66页 |
| 4.4.5 迂曲度-分形模型 | 第66-72页 |
| 4.5 分析与讨论 | 第72-74页 |
| 4.6 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纳米流体热传导特性研究 | 第75-93页 |
| 5.1 引言 | 第75-77页 |
| 5.2 纳米流体热导率分形模型 | 第77-80页 |
| 5.3 纳米流体的热对流传递 | 第80-83页 |
| 5.3.1 热对流传导模型 | 第80-81页 |
| 5.3.2 分形MonteCarlo技术 | 第81-82页 |
| 5.3.3 热对流交换模型测试 | 第82-83页 |
| 5.4 纳米颗粒的分形凝聚 | 第83-86页 |
| 5.5 纳米流体颗粒凝聚分形模型 | 第86-91页 |
| 5.6 分析与讨论 | 第91-92页 |
| 5.7 小结 | 第92-93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3-95页 |
| 6.1 总结 | 第93页 |
| 6.2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93-94页 |
| 6.3 展望 | 第94-95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