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纳米颗粒操作建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纳米技术 | 第11-12页 |
1.2 纳米加工操作方法 | 第12-15页 |
1.2.1 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纳米操作 | 第12-13页 |
1.2.2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操作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纳米操作模型中相关算法及应用 | 第19-27页 |
2.1 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发展及应用 | 第19-20页 |
2.2 数值算法分析 | 第20-25页 |
2.2.1 龙格库塔方法 | 第20-22页 |
2.2.2 蒙特卡洛方法 | 第22-25页 |
2.3 插值及拟合算法分析 | 第25-26页 |
2.3.1 分段式插值方法 | 第25-26页 |
2.3.2 平面拟合方法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纳米颗粒操作模型的建立 | 第27-37页 |
3.1 纳米颗粒的作用力分析 | 第27-30页 |
3.1.1 纳米颗粒的受力反应 | 第27-28页 |
3.1.2 纳米颗粒摩擦力分析 | 第28-30页 |
3.2 基于最小作用量原理建立操作模型 | 第30-33页 |
3.2.1 接触面旋转中心定义 | 第30-31页 |
3.2.2 纳米颗粒操作建模 | 第31-33页 |
3.3 估算纳米颗粒运动后位置 | 第33-34页 |
3.4 拟合纳米颗粒运动轨迹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纳米颗粒操作模型求解算法及影响因素 | 第37-51页 |
4.1 操作模型算法分析 | 第37-40页 |
4.1.1 龙格库塔方法 | 第37-38页 |
4.1.2 蒙特卡洛方法 | 第38-40页 |
4.2 参数对操作模型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 推动步长对操作模型的影响 | 第41-44页 |
4.4 探针形貌对推动方向影响 | 第44-49页 |
4.4.1 探针针尖形貌测算 | 第44-46页 |
4.4.2 针尖与纳米颗粒接触点 | 第46-47页 |
4.4.3 针尖与纳米颗粒接触面 | 第47-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操作模型仿真及试验验证 | 第51-63页 |
5.1 软件实现平台 | 第51-53页 |
5.2 推动反应验证 | 第53-54页 |
5.3 试验数据统计 | 第54-56页 |
5.4 试验参数标定 | 第56-58页 |
5.4.1 定值参数标定 | 第56-57页 |
5.4.2 纳米颗粒半径标定 | 第57-58页 |
5.5 仿真试验验证 | 第58-60页 |
5.5.1 仿真试验 | 第58-59页 |
5.5.2 试验验证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5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3页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