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1 等离子体技术 | 第11-12页 |
1.1.1 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 | 第11页 |
1.1.2 等离子体的发展及应用 | 第11-12页 |
1.1.3 等离子体的分类及其产生方法 | 第12页 |
1.2 介质阻挡放电 | 第12-14页 |
1.2.1 介质阻挡放电的概念 | 第12-13页 |
1.2.2 介质阻挡放电的原理 | 第13-14页 |
1.3 CO转化和利用现状 | 第14-16页 |
1.3.1 一氧化碳的费托法合成有机物 | 第14-15页 |
1.3.2 一氧化碳偶联合成草酸酯 | 第15-16页 |
1.4 介质阻挡在小分子活化转化方面的潜力 | 第16-19页 |
1.4.1 介质阻挡放电合成氨气 | 第16页 |
1.4.2 介质阻挡放电转化甲烷 | 第16-17页 |
1.4.3 介质阻挡放电转化甲醇制氢 | 第17-18页 |
1.4.4 介质阻挡放电分解CO_2 | 第18页 |
1.4.5 介质阻挡放电转化一氧化碳 | 第18-19页 |
1.5 CO和NH_3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5.1 一氧化碳和氨气常规转化研究 | 第19-20页 |
1.5.2 一氧化碳和氨气光解转化研究 | 第20-21页 |
1.6 甲酰胺、尿素和肼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6.1 甲酰胺的合成及应用 | 第21页 |
1.6.2 尿素的合成及应用 | 第21-22页 |
1.6.3 肼的合成及应用 | 第22-23页 |
1.7 论文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2.2.1 低温等离子体电源 | 第24页 |
2.2.2 质量流量计 | 第24页 |
2.2.3 气相色谱 | 第24页 |
2.2.4 发射光谱仪 | 第24-25页 |
2.2.5 数字示波器 | 第25页 |
2.3 实验装置和流程 | 第25-26页 |
2.4 反应器结构和参数 | 第26-28页 |
2.4.1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 | 第26-28页 |
2.5 试验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 第28-30页 |
2.5.1 液相产物的色谱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2.5.2 实验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3 DBD反应器结构对CO/NH_3等离子体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30-41页 |
3.1 DDBD循环水接地极/螺旋铁丝接地反应器 | 第30-35页 |
3.1.1 产物的定性分析 | 第30-35页 |
3.2 DDBD螺旋铁丝接地极反应器 | 第35-36页 |
3.3 DDBD铝箔接地反应器 | 第36-38页 |
3.3.1 产物的定性分析 | 第36-38页 |
3.4 SDBD循环水接地极反应器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CO/NH_3介质阻挡放电反应研究 | 第41-73页 |
4.1 CO/NH_3介质阻挡放电生成甲酰胺 | 第41-55页 |
4.1.1 反应器参数的优化 | 第41-46页 |
4.1.2 电源参数考察 | 第46-51页 |
4.1.3 反应条件考察 | 第51-55页 |
4.1.4 螺旋接地极反应器 | 第55页 |
4.2 CO/NH_3介质阻挡放电生成尿素 | 第55-63页 |
4.2.1 反应器参数考察 | 第55-59页 |
4.2.2 电源参数考察 | 第59-62页 |
4.2.3 反应条件考察 | 第62-63页 |
4.3 CO/NH_3介质阻挡放电生成肼 | 第63-72页 |
4.3.1 反应器参数考察 | 第63-68页 |
4.3.2 电源参数考察 | 第68-70页 |
4.3.3 反应条件考察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CO/NH_3介质阻挡放电反应机理的初步探索 | 第73-81页 |
5.1 等离子体中活性物种的比较 | 第73-80页 |
5.1.1 CO/NH_3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 第73-74页 |
5.1.2 甲酰胺生成路径的探讨 | 第74-77页 |
5.1.3 尿素生成路径的探讨 | 第77-78页 |
5.1.4 肼生成路径的探讨 | 第78-79页 |
5.1.5 等离子体中活性物种的比较 | 第79-80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