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旅游业碳排放测算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关于旅游业碳排放测算的综述 | 第12-14页 |
1.2.2 省域层面的碳排放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0页 |
1.5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0-22页 |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 旅游业界定 | 第22-23页 |
2.2 区域旅游卫星账户 | 第23-25页 |
2.2.1 旅游卫星账户的定义 | 第23-24页 |
2.2.2 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现状 | 第24页 |
2.2.3 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意义 | 第24-25页 |
2.3 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3.1 投入产出理论 | 第25-26页 |
2.3.2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 第26-28页 |
3 省域旅游业碳排放测算模型中账户平台的搭建 | 第28-33页 |
3.1 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原则 | 第28-29页 |
3.2 区域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步骤 | 第29-31页 |
3.3 旅游产业比率 | 第31-33页 |
4 省域旅游业碳排放测算模型的构建 | 第33-46页 |
4.1 模型构建的原理 | 第33-34页 |
4.2 模型构建的具体步骤 | 第34-40页 |
4.2.1 构造包含旅游业的地区投入产出表 | 第34-35页 |
4.2.2 构造能源消耗投入产出扩展表 | 第35-37页 |
4.2.3 计算直接碳排放量 | 第37-38页 |
4.2.4 引入生态乘数并计算间接碳排放量 | 第38-40页 |
4.3 模型适用的假设条件 | 第40-41页 |
4.4 模型与其他测算方法的横向比较 | 第41-44页 |
4.4.1 理论比较 | 第41-42页 |
4.4.2 测算结果比较 | 第42-44页 |
4.5 旅游业生态乘数与碳排放强度指标比较 | 第44-46页 |
5 测算模型的应用:以各省市入境旅游市场为例 | 第46-59页 |
5.1 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 第46-47页 |
5.2 实证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7-49页 |
5.3 入境旅游碳排放测算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5.3.1 生态乘数分析 | 第49-52页 |
5.3.2 入境旅游碳排放构成分析 | 第52-53页 |
5.3.3 入境旅游各细分部门的碳排放分析 | 第53页 |
5.4 入境旅游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分析 | 第53-59页 |
5.4.1 泰尔指数分析 | 第53-55页 |
5.4.2 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55-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