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结构抗震分析的发展 | 第14-16页 |
1.2.1 静力理论阶段 | 第15页 |
1.2.2 反应谱理论阶段 | 第15页 |
1.2.3 动力理论阶段 | 第15-16页 |
1.2.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阶段 | 第16页 |
1.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 第16-22页 |
1.3.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 第18-22页 |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23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基本理论 | 第24-39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基本理论 | 第24-31页 |
2.2.1 替换结构法 | 第24-25页 |
2.2.2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参数 | 第25-27页 |
2.2.3 初始侧移曲线、弹性位移谱和等效周期 | 第27-29页 |
2.2.4 钢框架的性能水平及量化 | 第29-30页 |
2.2.5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计算步骤 | 第30-31页 |
2.3 静力弹塑性分析和能力谱方法 | 第31-38页 |
2.3.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原理 | 第31-33页 |
2.3.2 能力谱法 | 第33-37页 |
2.3.3 结构的抗震能力评估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第3章 钢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及性能评估 | 第39-65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工程概况 | 第39-41页 |
3.3 具体设计步骤 | 第41-56页 |
3.3.1 按“结构正常使用”性能水准设计 | 第41-46页 |
3.3.2 按“保证人身生命安全”性能水准设计 | 第46-51页 |
3.3.3 按“防止倒塌”性能水准设计 | 第51-56页 |
3.4 基于改进的能力谱法的评估 | 第56-63页 |
3.4.1 基于改进的能力谱法对结构一的性能评估 | 第57-59页 |
3.4.2 基于改进的能力谱法对结构二的性能评估 | 第59-61页 |
3.4.3 基于改进的能力谱法对结构三的性能评估 | 第61-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李自健美术馆钢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 第65-76页 |
4.1 引言 | 第65-67页 |
4.1.1 性能目标的确定 | 第65-66页 |
4.1.2 性能水准的确定 | 第66-67页 |
4.2 李自健美术馆钢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 第67-75页 |
4.2.1 工程概况 | 第67-68页 |
4.2.2 李自健美术馆钢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 | 第68-69页 |
4.2.3 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结构设计 | 第69-7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