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关于禅宗思想与人间佛教思想的纵向研究 | 第11-12页 |
(二)关于人间佛教与现代禅宗形式“生活禅”的横向研究 | 第12-13页 |
(三)关于禅宗与人间佛教的从宏观视角出发的研究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关于人间佛教 | 第16-30页 |
一、人间的界定 | 第16-18页 |
二、人间佛教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8-20页 |
三、人间佛教内涵 | 第20-28页 |
(一)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 | 第20-23页 |
(二)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 第23-24页 |
(三)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 | 第24-26页 |
(四)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 第26-27页 |
(五)人间佛教的含义 | 第27-28页 |
四、人间佛教的目标与定位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人间佛教与禅宗传统 | 第30-46页 |
一、六祖革命:中土佛教人间性的活水源头 | 第31-39页 |
(一)“自性即佛性、人性即佛性”的佛性论 | 第31-35页 |
(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出离观 | 第35-36页 |
(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修行观 | 第36-39页 |
二、一花开五叶:禅宗人间化的延续 | 第39-43页 |
(一)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 | 第39-42页 |
(二)百丈怀海:农禅并重 | 第42-43页 |
三、小结 禅宗思想:人间佛教的源头活水 | 第43-46页 |
第三章 生活禅:人间佛教的禅宗化与禅宗的现代化 | 第46-60页 |
一、契理契机的生活禅 | 第46-51页 |
(一)契理之本:传承、发扬祖师禅 | 第47-48页 |
(二)契机之缘:人间佛教的时代潮流 | 第48-51页 |
二、生活禅的理念与实践 | 第51-58页 |
(一)生活禅的理念 | 第51-55页 |
(二)生活禅的实践形式 | 第55-58页 |
三、生活禅落实人间佛教思想的表征 | 第58-60页 |
(一)智悲并举: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 | 第58页 |
(二)由人间至生活:将信仰落实于生活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结语:人间佛教的发展前瞻 | 第60-66页 |
一、坚持契理契机的根本原则不动摇 | 第60-61页 |
二、坚持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不放弃 | 第61-63页 |
三、坚持悲智双运自他两利的旨归不松懈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