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等别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4页
        1.2.1 国内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2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3 研究评述第13-14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页
        1.3.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4 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耕地后备资源的相关概念第17-18页
        2.1.1 未利用地的概念第17页
        2.1.2 耕地后备资源的内涵第17页
        2.1.3 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内涵第17页
        2.1.4 耕地后备资源因素组合定义第17-18页
        2.1.5 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等别第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1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19页
        2.2.2 人地关系理论第19页
        2.2.3 土地稀缺理论第19页
        2.2.4 系统工程理论第19-20页
        2.2.5 生态经济理论第20页
        2.2.6 农用地分等定级理论第20-21页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第21-25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1-23页
        3.1.1 地理位置第21页
        3.1.2 地形地貌第21-22页
        3.1.3 水文条件第22页
        3.1.4 气候特征第22页
        3.1.5 土壤现状第22-23页
    3.2 基础资料第23-25页
        3.2.1 数据来源第23-24页
        3.2.2 评价单元的确定第24-25页
4 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等别确定第25-43页
    4.1 黄骅市未利用地现状及分析第25-26页
    4.2 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第26-31页
        4.2.1 耕地后备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26-27页
        4.2.2 耕地后备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第27页
        4.2.3 耕地后备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权重的确定第27-28页
        4.2.4 耕地后备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及适宜性等级的划分第28-29页
        4.2.5 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第29-31页
    4.3 影响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质量因素分析第31-34页
    4.4 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质量因素可改造程度分析第34-39页
        4.4.1 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易改造因素第34-38页
        4.4.2 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不易改造因素第38-39页
    4.5 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目标因素等别的确定第39-43页
        4.5.1 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等别的确定第39-40页
        4.5.2 因素组合法表达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等别第40-41页
        4.5.3 黄骅市耕地后备资源目标等别的空间分布第41-43页
5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7-48页
作者简历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类吡唑啉—烯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AC-AC拓扑的高效能大电流电磁发射机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