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恶意诉讼的识别及法律规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一、恶意诉讼的界定 | 第12-20页 |
| (一)恶意诉讼的基本理论 | 第12-14页 |
| 1.学界对于恶意诉讼的定义 | 第12-13页 |
| 2.笔者对于恶意诉讼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 (二)民事恶意诉讼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20页 |
| 1.民事恶意诉讼与滥用诉讼权利 | 第14-16页 |
| 2.民事恶意诉讼与诉讼欺诈 | 第16-17页 |
| 3.民事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 | 第17-20页 |
| 二、恶意诉讼的识别 | 第20-32页 |
| (一)恶意诉讼的识别依据 | 第20-23页 |
| 1.恶意诉讼主观要件 | 第20-21页 |
| 2.客观违法行为 | 第21-22页 |
| 3.损害的结果 | 第22页 |
| 4.因果关系 | 第22-23页 |
| (二)通过司法案例分类恶意诉讼 | 第23-27页 |
| 1.实践中的恶意诉讼的案例 | 第23-25页 |
| 2. 实践中的恶意调解的案例 | 第25-27页 |
| (三)新旧民诉法对比辨识 | 第27-28页 |
| (四)司法上进行识别 | 第28-32页 |
| 三、恶意诉讼相关立法方面的规制 | 第32-39页 |
| (一)旧《民事诉讼法》如何规制 | 第32-33页 |
| (二)新《民事诉讼法》如何规制 | 第33-34页 |
| (三)对比域外恶意诉讼的规制进行分析借鉴 | 第34-39页 |
| 1.恶意诉讼在大陆法系中的情况 | 第34-35页 |
| 2. 恶意诉讼在英美法系中的规定 | 第35-37页 |
| 3.国际条约中恶意诉讼的规制 | 第37页 |
| 4.对比域外分析我国民事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 | 第37-39页 |
| 四、恶意诉讼的司法规制 | 第39-42页 |
| (一)审前准备性阶段恶意诉讼的规制 | 第39-40页 |
| (二)庭审阶段对于恶意诉讼的规制 | 第40-42页 |
| 1.严格撤诉制度 | 第40页 |
| 2.拟建立恶意诉讼嫌疑案件的全程审查制度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后记 | 第48-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