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沉火山碎屑岩相模式及其储层意义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前言第11-18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第11-14页
        1.2.1 沉火山碎屑岩研究第11-12页
        1.2.2 火山沉积-充填作用研究第12-13页
        1.2.3 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储层控制因素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 实物工作量第16-18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8-25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8-19页
    2.2 区域地层特征第19-20页
    2.3 松南地区岩浆活动和研究区火山岩展布第20-25页
        2.3.1 松辽盆地南部岩浆活动第21页
        2.3.2 研究区钻遇火山岩岩性特征第21-25页
第3章 松辽盆地南部沉火山碎屑岩发育层段及其分布特征第25-29页
    3.1 沉火山碎屑岩分类及其识别特征第25-28页
    3.2 沉火山碎屑岩分布特征第28-29页
第4章 松辽盆地南部沉火山碎屑岩相模式第29-46页
    4.1 沉火山碎屑岩的形成第29-31页
    4.2 沉火山碎屑岩相研究现状第31-32页
    4.3 沉火山碎屑岩岩相划分第32-43页
        4.3.1 火山泥流相第32-40页
        4.3.2 空落沉积相第40-41页
        4.3.3 崩塌相第41-43页
    4.4 沉火山碎屑岩相模式第43-46页
第5章 松辽盆地南部沉火山碎屑岩相模式储层意义第46-63页
    5.1 沉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第47-51页
        5.1.1 沉火山碎屑岩储集空间类型第47-49页
        5.1.2 储层物性特征第49-50页
        5.1.3 储层孔喉特征第50页
        5.1.4 储层孔隙直径特征第50-51页
    5.2 沉火山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第51-54页
        5.2.1(母岩)挥发分逸出作用第51-52页
        5.2.2 颗粒支撑作用第52页
        5.2.3 溶蚀溶解作用第52-54页
        5.2.4 构造作用第54页
    5.3 沉火山碎屑岩相模式的储层意义第54-61页
        5.3.1 火山泥流相储层特征第54-58页
        5.3.2 空落沉积相储层特征第58-60页
        5.3.3 崩塌相储层特征第60-61页
    5.4 沉火山碎屑岩相模式储层意义第61-63页
认识与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向海湿地生态补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省洋灰洞子热液铜矿成矿地质过程与矿床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