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鸣玉《订讹杂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前史 | 第8-11页 |
1. 胡鸣玉及其著述研究 | 第8-9页 |
2. 《订讹杂录》研究 | 第9-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胡鸣玉生平与其学术 | 第13-16页 |
(一) 生平履历 | 第13-14页 |
(二) 学术交游 | 第14-15页 |
(三) 学术成就 | 第15-16页 |
二、《订讹杂录》的内容 | 第16-33页 |
(一) 订音 | 第16-22页 |
1. 订声调 | 第16-17页 |
2. 订错读 | 第17-18页 |
3. 订混读 | 第18-19页 |
4. 订衍缺 | 第19-20页 |
5. 订音说 | 第20-22页 |
(二) 订字 | 第22-27页 |
1. 订字形 | 第22-24页 |
2. 订字义 | 第24-25页 |
3. 订字源 | 第25-26页 |
4. 订字体 | 第26页 |
5. 订字疑 | 第26-27页 |
(三) 订句 | 第27-29页 |
(四) 订事 | 第29-33页 |
1. 订误解 | 第29-30页 |
2. 订出处 | 第30-31页 |
3. 订名实 | 第31-33页 |
三、订讹的方法 | 第33-39页 |
(一) 广泛征引 | 第33-35页 |
(二) 以诗为证 | 第35-37页 |
(三) 追溯缘由 | 第37-38页 |
(四) 考索本义 | 第38-39页 |
四、《订讹杂录》的评价 | 第39-43页 |
(一) 成就 | 第39-40页 |
(二) 不足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