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杂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含单异原子的五节杂环论文--氧杂茂(呋喃)族论文

低共熔溶剂中固体酸催化糖类制备5-HMF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概述第12-13页
    1.2 5-HMF的性质与应用第13-15页
    1.3 5-HMF的研究进展第15-25页
        1.3.1 制备5-HMF的原料研究第16页
        1.3.2 糖类脱水制备5-HMF反应路线第16-18页
        1.3.3 由糖类制备5-HMF的催化剂研究第18-20页
        1.3.4 制备5-HMF的溶剂选择第20-22页
        1.3.5 低共熔溶剂第22-2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方法及产物分析检测第26-32页
    2.1 实验所用的试剂第26-27页
    2.2 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第27页
    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27-28页
    2.4 产物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第28-32页
        2.4.1 5-HMF标准曲线的测定第28-29页
        2.4.2 果糖和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第29-30页
        2.4.3 乙酰丙酸标准曲线的测定第30-31页
        2.4.4 产物收率、转化率的计算公式第31-32页
第三章 SO_4~(2-)/ZrO_2-Al_2O_3固体酸催化剂结构性能研究第32-39页
    3.1 固体酸催化剂SO_4~(2-)/ZrO_2-Al_2O_3的制备方法第32页
    3.2 固体酸催化剂的特征分析第32-38页
        3.2.1 固体酸催化剂酸强度分析第32-33页
        3.2.2 固体酸催化剂特征官能团分析第33-34页
        3.2.3 固体酸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分析第34-35页
        3.2.4 固体酸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分析第35-36页
        3.2.5 固体酸催化剂比表面积分析第36-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低共熔溶剂中固体酸催化果糖制备 5-HMF研究第39-52页
    4.1 低共熔溶剂的制备第39-40页
    4.2 低共熔溶剂中果糖制备5-HMF的研究第40-50页
        4.2.1 不同低共熔溶剂中果糖脱水制备 5-HMF第40-42页
        4.2.2 5-HMF在低共熔溶剂中稳定性考察第42页
        4.2.3 利用反应萃取法制备5-HMF第42-47页
        4.2.4 锆铝摩尔比对5-HMF收率的影响第47页
        4.2.5 催化剂的用量对5-HMF收率的影响第47-49页
        4.2.6 果糖初始用量对5-HMF收率的影响第49-50页
        4.2.7 催化剂和低共熔溶剂的重复使用第50页
    4.3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低共熔溶剂中固体酸催化葡萄糖制备5-HMF研究第52-61页
    5.1 低共熔溶剂中葡萄糖制备5-HMF的研究第52-60页
        5.1.1 不同低共熔溶剂中葡萄糖脱水制备 5-HMF第52-53页
        5.1.2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5-HMF收率的影响第53-54页
        5.1.3 锆铝摩尔比对5-HMF收率的影响第54-55页
        5.1.4 催化剂的用量对5-HMF收率的影响第55-56页
        5.1.5 葡萄糖初始用量对5-HMF收率的影响第56-57页
        5.1.6 葡萄糖制备5-HMF副产物分析第57-59页
        5.1.7 催化剂和低共熔溶剂的重复使用第59-60页
    5.2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果糖降解动力学初步探究第61-72页
    6.1 果糖在低共熔溶剂中降解动力学初步探究第61-63页
    6.2 果糖在高温液态水中降解动力学初步探究第63-70页
        6.2.1 反应温度对5-HMF收率的影响第64-65页
        6.2.2 反应时间对5-HMF收率的影响第65-66页
        6.2.3 催化剂的用量对5-HMF收率的影响第66页
        6.2.4 果糖初始含量对5-HMF收率的影响第66-67页
        6.2.5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及稳定性考察第67-68页
        6.2.6 果糖在高温水中降解动力学初步探究第68-70页
    6.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7.1 主要结论第72-73页
    7.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作者简历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纤维成纸的增强及增强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稀土铝酸锶夜光材料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