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符号说明 | 第21-2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2-28页 |
1 烧烫伤 | 第22-23页 |
2 创面敷料 | 第23-24页 |
3 创面敷料的原料和交联方式 | 第24-27页 |
3.1 胶原 | 第24-25页 |
3.2 壳聚糖 | 第25页 |
3.3 肝素 | 第25-26页 |
3.4 交联方式 | 第26-27页 |
4 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猪皮Ⅰ型胶原的提取及其结构确证 | 第28-3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1.1 试剂 | 第28-29页 |
1.2 仪器 | 第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2.1 溶液配制 | 第29-30页 |
2.2 Ⅰ型胶原的提取 | 第30-31页 |
2.3 Ⅰ型胶原的结构确证 | 第31页 |
2.4 胶原中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2.5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32-33页 |
3 结果 | 第33-37页 |
3.1 猪皮中提取的胶原的外观形态 | 第33页 |
3.2 紫外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3.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6页 |
3.4 胶原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测定 | 第36页 |
3.5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海绵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的评价 | 第38-5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1.2 主要试剂等 | 第38-39页 |
1.3 溶液配制 | 第3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2.1 海绵敷料的制备 | 第39-40页 |
2.2 海绵的红外光谱测定 | 第40页 |
2.3 海绵敷料的理化性质评价 | 第40-42页 |
2.4 肝素的体外释放实验 | 第42-4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3-50页 |
3.1 海绵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3.2 形貌观察 | 第44-46页 |
3.3 海绵表观密度 | 第46页 |
3.4 海绵孔隙率 | 第46-47页 |
3.5 海绵吸水性 | 第47页 |
3.6 海绵保湿性 | 第47-48页 |
3.7 海绵透气性 | 第48页 |
3.8 海绵溶失率 | 第48-49页 |
3.9 肝素体外释放曲线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海绵体外抗菌作用评价 | 第51-5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1.1 试剂 | 第51页 |
1.2 仪器 | 第51页 |
1.3 溶液配制 | 第51-5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2.1 评价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海绵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性 | 第52页 |
2.2 评价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海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性 | 第52-53页 |
2.3 评价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海绵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制性 | 第5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3.1 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海绵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性 | 第53页 |
3.2 海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性 | 第53-54页 |
3.3 海绵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制性 | 第54页 |
3.4 海绵对三种菌种的抑菌圈 | 第54页 |
4 讨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海绵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 第56-7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1.1 试剂 | 第56页 |
1.2 仪器 | 第56-57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57页 |
1.4 溶液配制 | 第5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7-62页 |
2.1 海绵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 第57-59页 |
2.2 急性全身毒性实验 | 第59-60页 |
2.3 溶血实验 | 第60-62页 |
3 结果 | 第62-68页 |
3.1 海绵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 | 第62-66页 |
3.2 急性全身毒性实验 | 第66-67页 |
3.3 溶血实验 | 第67-68页 |
4 讨论 | 第68-70页 |
第六章 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海绵敷料对大鼠全皮肤缺损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 第70-7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0-71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70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70-71页 |
1.3 溶液配制 | 第71页 |
1.4 实验动物 | 第7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1-72页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71页 |
2.2 建立大鼠背部全皮肤切层模型及使用敷料 | 第71-72页 |
2.3 评价各组敷料对皮肤缺损创面的影响 | 第7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2-75页 |
3.1 大体观察 | 第72-73页 |
3.2 创面愈合率 | 第73页 |
3.3 HE染色实验结果 | 第73-74页 |
3.4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 | 第74-75页 |
4 讨论 | 第75-78页 |
第七章 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海绵敷料对豚鼠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 第78-8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8-79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78-79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79页 |
1.3 溶液配制 | 第79页 |
1.4 实验动物 | 第7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79页 |
2.2 建立豚鼠背部深Ⅱ度烫伤感染模型及给药 | 第79-80页 |
2.3 评价各组敷料对深Ⅱ度烫伤感染创面的影响 | 第80-8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1-84页 |
3.1 大体观察 | 第81页 |
3.2 创面愈合率 | 第81-82页 |
3.3 HE染色实验结果 | 第82-84页 |
4 讨论 | 第84-8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