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应收账款全面管理 | 第13-15页 |
1.2.2 应收账款单一管理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文章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应收账款管理相关理论 | 第19-26页 |
2.1 应收账款管理内涵及目标 | 第19-20页 |
2.1.1 应收账款管理内涵 | 第19页 |
2.1.2 应收账款管理目标 | 第19-20页 |
2.2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2.3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2.3.1 应收账款风险类型及识别 | 第21-22页 |
2.3.2 应收账款风险的量化 | 第22-23页 |
2.3.3 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及应对方法 | 第23页 |
2.4 应收账款管理的分析评价体系 | 第23-26页 |
2.4.1 应收账款管理指标分析和评价 | 第23-24页 |
2.4.2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和评价 | 第24-26页 |
第3章 Z公司应收账款及管理现状 | 第26-36页 |
3.1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26-28页 |
3.1.1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概况 | 第26页 |
3.1.2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应收账款管理特点 | 第26-28页 |
3.2 Z公司概况 | 第28-30页 |
3.2.1 Z公司简介 | 第28-29页 |
3.2.2 Z公司组织结构 | 第29-30页 |
3.3 Z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 第30-36页 |
3.3.1 Z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 第30-32页 |
3.3.2 Z公司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 第32-36页 |
第4章 Z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6-45页 |
4.1 Z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2页 |
4.1.1 销售政策忽视应收账款管理 | 第36-37页 |
4.1.2 未准确评估和严格审批客户资信状况 | 第37-38页 |
4.1.3 销售合同管理不当导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 | 第38页 |
4.1.4 融资租赁业务及租金测算收回风险考虑欠缺 | 第38-40页 |
4.1.5 逾期应收账款管理效果不佳 | 第40-41页 |
4.1.6 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开展缓慢 | 第41-42页 |
4.2 Z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2-45页 |
4.2.1 外部原因 | 第42-43页 |
4.2.2 内部原因 | 第43-45页 |
第5章 Z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改进措施 | 第45-58页 |
5.1 制定适合企业战略转型初期的销售政策 | 第45页 |
5.2 加强信用管理 | 第45-48页 |
5.2.1 设置专门的信用管部门 | 第45页 |
5.2.2 确定客户信用等级 | 第45-47页 |
5.2.3 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给出相应的信用政策 | 第47-48页 |
5.3 完善销售合同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回款效率 | 第48-49页 |
5.3.1 合同和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应重视参与合同全过程 | 第48页 |
5.3.2 会计监督合同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中 | 第48-49页 |
5.4 改善融资租赁业务并降低租金收回风险 | 第49页 |
5.4.1 协调集团与租赁子公司的利益 | 第49页 |
5.4.2 改善租金收取方式 | 第49页 |
5.5 加强逾期应收账款管理 | 第49-53页 |
5.5.1 逾期原因分析并考虑采取其他收款方式可行性 | 第49-51页 |
5.5.2 逾期账款催收过程中注重部门协作 | 第51页 |
5.5.3 灵活选择逾期账款催收方式 | 第51-53页 |
5.5.4 提高催收人员风险意识和专业素质 | 第53页 |
5.6 合理运用应收账款融资 | 第53-58页 |
5.6.1 合理利用保理业务 | 第53-55页 |
5.6.2 开展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