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阿秒脉冲的产生及测量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双光子跃迁干涉重构方法(RABBIT) | 第11-14页 |
1.2.2 阿秒脉冲全重构方法(FROG-CRAB) | 第14-16页 |
1.2.3 ω振荡滤波相位复原方法(PROOF) | 第16-18页 |
1.3 本文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基于频率分布光学快门的阿秒脉冲全重构复原方法 | 第21-35页 |
2.1 工作原理 | 第21-28页 |
2.1.1 阿秒条纹相机的发展 | 第21-23页 |
2.1.2 频率分辨光学开关阿秒脉冲全重构方法 | 第23-25页 |
2.1.3 最小二乘优化广义投影算法(LSGPA) | 第25-28页 |
2.2 实验参数对FROG-CRAB复原结果的影响及分析 | 第28-35页 |
2.2.1 脉冲长度 | 第29-30页 |
2.2.2 能量啁啾 | 第30-32页 |
2.2.3 附加场激光脉冲强度 | 第32-33页 |
2.2.4 算法中的延迟步长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超快动力学条纹光电子能谱模型 | 第35-44页 |
3.1 超快动力学条纹光电子能谱模型的理论 | 第35-41页 |
3.2 阿秒脉冲光学参量对条纹能谱的影响 | 第41-44页 |
第四章 等值线复原方法 | 第44-52页 |
4.1 等值线方法参量的选择 | 第44-46页 |
4.2 等值线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46-48页 |
4.3 FROG-CRAB方法与等值线复原方法的结果对比 | 第48-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