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结构风工程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现场实测 | 第12-13页 |
1.2.2 风洞实验 | 第13页 |
1.2.3 数值模拟 | 第13页 |
1.3 低矮房屋风荷载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低矮房屋风洞实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低矮房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3 低矮房屋现场实测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等离子体主动流动控制 | 第15-20页 |
1.4.1 风压的产生 | 第15-16页 |
1.4.2 流动控制 | 第16-18页 |
1.4.3 流动控制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4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 | 第19-20页 |
1.5 低矮结构可靠度 | 第20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2页 |
第2章 等离子体主动流动控制理论 | 第22-28页 |
2.1 等离子体基础知识 | 第22页 |
2.2 等离子体的产生 | 第22-23页 |
2.3 等离子体主动流动控制机理 | 第23-24页 |
2.4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模型简化 | 第24-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对低矮房屋屋面风压影响的风洞实验 | 第28-36页 |
3.1 风洞实验概况 | 第28页 |
3.2 等离子体激励器 | 第28-30页 |
3.3 风压的测量 | 第30-31页 |
3.4 风速的测量 | 第31页 |
3.5 风洞实验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3.5.1 不施加等离子体激励时测点风压 | 第31-32页 |
3.5.2 工况A | 第32-33页 |
3.5.3 工况B | 第33页 |
3.5.4 工况C | 第33-34页 |
3.5.5 工况D | 第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和模拟的前处理 | 第36-48页 |
4.1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 | 第36-38页 |
4.1.1 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 | 第36-37页 |
4.1.2 数值模拟的方法和分类 | 第37-38页 |
4.1.3 有限体积法的求解方法 | 第38页 |
4.2 湍流的数值模拟 | 第38-40页 |
4.3 数值模拟的前处理 | 第40-46页 |
4.3.1 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划分 | 第40-43页 |
4.3.2 等离子体体积力源项的添加 | 第43-45页 |
4.3.3 算法、精度以及时间步长等控制条件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数值模拟结果 | 第48-63页 |
5.1 无来流时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射流 | 第48-50页 |
5.2 无等离子体激励屋面风压系数 | 第50-51页 |
5.3 等离子体激励前后平均风压系数的变化 | 第51-58页 |
5.3.1 工况A | 第51-53页 |
5.3.2 工况B | 第53-55页 |
5.3.3 工况C | 第55-56页 |
5.3.4 工况D | 第56-58页 |
5.4 等离子体激励前后流线图变化 | 第58-60页 |
5.5 等离子体激励前后速度矢量图变化 | 第60-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低矮结构抗风可靠度分析 | 第63-71页 |
6.1 可靠性分析的响应面方法简介 | 第63-65页 |
6.1.1 可靠度计算的响应面法 | 第63-64页 |
6.1.2 可靠度计算的验算点法 | 第64-65页 |
6.2 低矮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 第65-68页 |
6.2.1 聚光镜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65-66页 |
6.2.2 风荷载的计算 | 第66页 |
6.2.3 确定基本随机变量参数 | 第66-68页 |
6.3 用响应面法计算可靠性 | 第68-7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