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光子晶体 | 第11-16页 |
1.2.1 光子晶体的概述 | 第11-13页 |
1.2.2 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 | 第13-15页 |
1.2.3 反蛋白石光子晶体 | 第15-16页 |
1.3 结构色 | 第16-19页 |
1.3.1 结构色的发展 | 第16页 |
1.3.2 自然界及光子晶体结构色 | 第16-17页 |
1.3.3 结构色的应用 | 第17-19页 |
1.4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 | 第19-20页 |
1.4.1 分散聚合 | 第19-20页 |
1.4.2 无皂乳液聚合 | 第20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2 聚苯乙煤微球结构色薄膜 | 第22-32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2-23页 |
2.2.2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 第23页 |
2.2.3 聚苯乙烯结构色薄膜的制备 | 第23页 |
2.2.4 测试与分析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2.3.1 聚苯乙烯粉体的物相及成分分析 | 第24-26页 |
2.3.2 反应条件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的影响 | 第26-29页 |
2.3.3 不同粒径聚苯乙烯微球对结构色薄膜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4 后处理温度对结构色薄膜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硅烷偶联剂改性PS微球制备PS@TiO_2核壳微球 | 第32-38页 |
3.1 前言 | 第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2-33页 |
3.2.2 PS@TiO_2核壳微球的制备 | 第33页 |
3.2.3 PS@TiO_2核壳微球结构色薄膜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4 测试与分析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3.3.1 PS@TiO_2核壳微球的物相及成分分析 | 第34-35页 |
3.3.2 反应条件对PS@TiO_2核壳微球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3 PS@TiO_2核壳微球结构色薄膜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混合溶剂法制备PS@TiO_2核壳微球 | 第38-49页 |
4.1 前言 | 第3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8-39页 |
4.2.2 PS@TiO_2核壳微球 | 第39页 |
4.2.3 PS@TiO_2核壳微球结构色薄膜的制备 | 第39页 |
4.2.4 测试与分析 | 第39-4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4.3.1 PS@TiO_2核壳微球的成分、形貌分析 | 第40-42页 |
4.3.2 反应条件对PS@TiO_2核壳微球的影响 | 第42-46页 |
4.3.3 结构色薄膜的表征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TiO_2空心半球及TiO_2/C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 第49-56页 |
5.1 前言 | 第4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5.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9-50页 |
5.2.2 TiO_2空心半球及TiO_2/C空心球的制备 | 第50页 |
5.2.3 TiO_2空心半球及TiO_2/C空心球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50页 |
5.2.4 测试与分析 | 第50页 |
5.3 TiO_2空心半球及TiO_2/C空心球的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 第50-55页 |
5.3.1 TiO_2空心半球的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 第50-53页 |
5.3.2 TiO_2/C空心球的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 第53-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