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1.3 结构安排与创新 | 第13-15页 |
| 2 相关理论和方法 | 第15-24页 |
| 2.1 碳排放与碳市场 | 第15-18页 |
| 2.1.1 碳排放权交易 | 第15页 |
| 2.1.2 国际碳市场分类 | 第15-17页 |
| 2.1.3 国际主要碳市场 | 第17-18页 |
| 2.2 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18-24页 |
| 2.2.1 斯塔克尔伯格博弈 | 第18-19页 |
| 2.2.2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 | 第19-20页 |
| 2.2.3 有效市场理论与方差比检验 | 第20-24页 |
| 3 国际碳市场竞争策略博弈分析 | 第24-36页 |
| 3.1 国际碳市场竞争策略的描述与假定 | 第24-25页 |
| 3.2 博弈要素分析 | 第25-28页 |
| 3.2.1 局中人 | 第25页 |
| 3.2.2 竞争策略 | 第25-28页 |
| 3.2.3 支付函数 | 第28页 |
| 3.3 博弈均衡求解 | 第28-35页 |
| 3.3.1 完全不合作模式 | 第29-30页 |
| 3.3.2 强制合作模式 | 第30-31页 |
| 3.3.3 理想合作模式 | 第31-32页 |
| 3.3.4 博弈合作模式 | 第32-35页 |
| 3.4 博弈均衡结果 | 第35-36页 |
| 4 国际碳市场竞争效率计量分析 | 第36-43页 |
| 4.1 国际碳市场竞争概况 | 第36-40页 |
| 4.1.1 碳交易国际指导协议 | 第36-37页 |
| 4.1.2 碳交易竞争利益集团 | 第37-38页 |
| 4.1.3 国际碳市场竞争特点 | 第38-40页 |
| 4.2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0-43页 |
| 4.2.1 数据来源 | 第40页 |
| 4.2.2 实证结果 | 第40-43页 |
| 5 国际碳市场竞争有效性实证分析 | 第43-51页 |
| 5.1 欧盟碳市场竞争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 第43-48页 |
| 5.1.1 碳价格及其日收益率特征分析 | 第43-45页 |
| 5.1.2 欧盟碳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 第45-47页 |
| 5.1.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5.2 中国碳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 第48-51页 |
| 5.2.1 中国碳价与碳资产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 | 第48-49页 |
| 5.2.2 中国碳资产收益率的异方差检验 | 第49页 |
| 5.2.3 中国碳资产收益率的方差比检验 | 第49-51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1-55页 |
| 6.1 结论 | 第51-52页 |
| 6.2 建议 | 第52-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