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1.2 微晶玻璃性能及应用 | 第11-12页 |
1.3 微晶玻璃加工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光学玻璃加工方法概述 | 第12-14页 |
1.3.2 微晶玻璃加工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微晶玻璃超精密磨削表面损伤 | 第18-31页 |
2.1 表面损伤检测试验方案 | 第18-20页 |
2.1.1 光学显微镜检测 | 第18-19页 |
2.1.2 三维表面形貌轮廓仪检测 | 第19页 |
2.1.3 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 | 第19-20页 |
2.2 磨削试验条件 | 第20-24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0-22页 |
2.2.2 磨削机床与砂轮 | 第22-23页 |
2.2.3 磨削试验参数 | 第23-24页 |
2.3 砂轮磨粒粒度对表面损伤的影响 | 第24-30页 |
2.3.1 砂轮磨粒粒度对表面形貌和表面损伤的影响 | 第24-28页 |
2.3.2 砂轮磨粒粒度对表面粗糙的影响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微晶玻璃磨削亚表面损伤 | 第31-45页 |
3.1 表面损伤检测试验方案 | 第31-34页 |
3.1.1 截面显微观测法 | 第31-32页 |
3.1.2 角度截面显微观测法 | 第32-33页 |
3.1.3 透射电子显微镜法 | 第33-34页 |
3.2 表面损伤检测试验条件和检测方法 | 第34-37页 |
3.3 表面损伤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3.3.1 磨粒粒度对亚表面损伤深度的影响 | 第37-40页 |
3.3.2 表面损伤的形式 | 第40-42页 |
3.4 微晶玻璃磨削材料去除机理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亚表面损伤深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 第45-56页 |
4.1 表面损伤机理及模型 | 第45-46页 |
4.2 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与亚表面损伤深度的关系模型 | 第46-49页 |
4.2.1 亚表面微裂纹产生机理 | 第46-48页 |
4.2.2 微晶玻璃磨削加工亚表面损伤深度模型 | 第48-49页 |
4.3 试验条件与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4.3.1 试验条件 | 第49-50页 |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